您的位置:首頁長期口腔潰瘍怎麼治療
問題 【口腔科】 【歸檔】 14年11月06日

長期口腔潰瘍怎麼治療

問題描述 經常口腔潰瘍怎麼辦?今天口瘡又犯了,總是這麼三天兩頭的犯實在沒有什麼招了,請大家支個招吧
網友回答
2015年05月04日 09:06

長期口腔潰瘍我建議使用:三重免疫綠色療法。中醫獨創的特色療法,通過中醫藥物理治療能夠快速抑制和殺死巨細胞病毒和口腔疾病病毒,控制消除體內的致病因數和有害毒素。具有潤腸通便、去火排毒、消炎止痛、抑制和殺死病菌、排毒、通經絡、改善血液迴圈及白細胞通透性等功效,能讓藥物充分有效的直接到達病灶,標本兼治,口腔潰瘍不易復發。建議您儘早去專業的口腔黏膜科室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祝您早日康復。針對不同病因相應的治療形式是不一樣的,這樣吧,您留下您的【聯繫方式】,稍後給您回電詳細指導該病情的治療,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你早日康復。

2014年11月06日 20:07

分析:該情況可以考慮是口腔潰瘍

2014年11月06日 19:32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潰瘍具有週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等特點,好發於唇、頰、舌緣等。病因及致病機制仍不明確。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準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其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療主要以局部治療為主,嚴重者需全身治療。 可併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噁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分型,多採用Lehner(1968年)分型方法,即將RAU分為以下三型:輕型、重型、皰疹樣潰瘍。

2014年11月06日 19:32

1.局部物理治療:包括鐳射、低頻超聲、化學腐蝕(如:硝酸銀)、物理屏障(如: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 2.局部抗菌藥物:氯己定含漱液、金黴素藥膏。 3.局部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或氟輕氫化潑尼松龍(triamcinolone)藥膜、倍氯米松含漱液或噴霧劑等。 4.局部止痛劑:苄達明(benzydamine)含漱液或噴霧劑、局部麻醉凝膠。 5.其他局部抗炎製劑:色甘酸鈉(sodium cromoglycate)止咳糖漿、前列腺素E2膠、局部粒細胞一巨噬細胞刺激因數、阿司匹林含漱液、雙氯酚酸(diclofenac)、胃潰寧(sucraifate)。 6.全身用藥: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咪哇硫嘌呤(azathioprine)、左旋咪唑(levamisole)、秋水仙素(colchicine)、貝通(pentoxifylline)、氨苯碸(dapsone)、甲氰咪胍(cimetidine)、轉移因數等。 中醫治療一外感時毒型口瘡: 多發於外感後1~2天,伴有外感症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方藥:銀花18克,連翹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殼10克,葛根15克,白術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脾胃積熱型: 症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方藥:山梔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大黃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三脾腎陽虛型: 症見口舌生瘡,潰瘍面色白,周圍不紅,數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溫,口幹喜熱飲,腰背酸痛,尿頻清長,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方藥: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鐘),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藥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蒼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四脾胃虛弱型: 症見口舌生瘡反復發作,瘡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氣短,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化濕。方藥:黃芪15~30克,黨參15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五心腎陰虛型: 症見潰瘍顏色鮮紅,數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伴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幹口燥,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藥: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藥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六血虛陰虧型: 症見口舌潰爛多發生於月經前後,伴月經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幹喜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無力。治宜養血益陰,潛降虛火。方藥: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葉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梔10克,柴胡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參10克,水煎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