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
花蕊石酸澀收斂,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止血而不使血瘀,化瘀而不傷新血,用治咯血、衄血、吐血、崩漏下血,產後血暈,胎衣不下,以及外傷出血等證;鐘乳石溫肺氣,壯元陽,破痼冷,生氣血,下乳汁,用於治虛勞喘咳,寒嗽,陽萎,腰足冷痹及乳汁不通等症。二藥相配,一長於化瘀止血,一善於溫肺納氣而平喘逆,相伍則益氣強肺,祛瘀生新,下氣止血之力增強,用治衄血、吐血、崩漏下血及肺損傷之咯血等。
硫黃酸溫,有毒。功能逐寒,除濕,殺蠱。瘍科外治用硫黃,一取其破陰回陽之力,可以逐寒除濕;陰疽冷瘺等用之,一取其殺蟲之功,用於疥癬諸疾;花蕊石酸、澀,平。功能止血,合瘡,收濕。清・《玉楸藥解》載:“(花蕊石)治刀杖一切諸血,善療金瘡。合硫黃煆煉敷之。”二藥相配,助陽止血,除濕合瘡力增,除用於金瘡等證,因其具助陽氣化瘀滯利大腸及止血之功,又用於產後敗血不盡,腹中胎衣不下等證。
1.(《衛生家寶方》)治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飛)、防風、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30g,甘草(炙)15g。上為末,每服1.5g,臘茶下。方中花蕊石止血、化淤,明目,為君藥。 2.化血丹(《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咳血,吐血,及二便下血:煆花蕊石9g,三七6g,血餘炭3g。上為細末,分2次沖服。方中花蕊石止血、化淤,為君藥。 3.生肌散(《醫部全錄-唇口門》)之繭唇:花蕊石、孩兒茶、雞內金、血竭各6g,飛丹、乳香、紅絨灰、黃連各3g。上為細末,加冰片0.3g,幹摻。方中花蕊石止血、化淤,為君藥。
本品為粒狀和緻密塊狀的集合體,呈不規則的塊狀,具棱角,而不鋒利。白色或淺灰白色,其中夾有點狀或條狀的蛇紋石,呈淺綠色或淡黃色,習稱“彩暈”,對光觀察有閃星狀光澤。體重,質硬,不易破碎。氣微,味淡。1、花蕊石:洗淨,乾燥,砸成碎塊。2、煆花蕊石:取淨花蕊石,依明煆法(藥物煆制時,不隔絕空氣的方法稱為明緞法。)煆至紅透。
1.收斂止血:本品味酸澀,性平,偏入血分,功擅收澀止血。《本草綱目》曰:“花蕊石,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常可用於吐血、便血、衄血等證。2.祛瘀止血 本品功專祛瘀止血。《本草述》曰:“花蕊石,其於血證,所以能化瘀為止。”本品常用於崩漏,胞衣不下,產後血暈,死胎不下,金瘡出血等。 3.鑒別應用: 花蕊石、茜草、薄黃、血餘炭皆為化瘀止血藥。然花蕊石具酸澀之功,茜草可涼血通經,蒲黃能利尿通淋,血餘炭則生肌斂瘡,每味各有偏重,所謂同中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