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生兒臉上斑痣跟鮮紅斑痣的區別圖片
問題 【胎記】 【歸檔】 14年06月25日

新生兒臉上斑痣跟鮮紅斑痣的區別圖片

問題描述 我想知道,新生兒臉上斑痣跟鮮紅斑痣的區別?
網友回答
2016年11月25日 11:23

你好,鮮紅斑痣一般是出生時就有,在哭鬧或者是情緒激動時顏色會加深,鮮紅斑痣不會消退,反而會隨時間而變大,變化的過程緩慢。

2016年11月21日 15:53

鮮紅斑痣是斑痣的一種 在嬰幼兒時期,有時能發現小兒皮膚出現紅、黃、藍、白、黑色的斑痣,這些斑痣有些是正常的,有的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年輕的父母學會初步分辨如下斑痣,無疑是有好處的。 紅色斑痣:以血管瘤最常見,多凸出於皮膚,可呈近似圓形或不規則形狀,觸之柔軟。如果瘤不太大,生長不快,又不在重要位置,一般不需要治療。如血管瘤長在面部一側,不凸起於皮膚,按瘤部位時皮膚顏色變白,這種血管瘤長在小兒腦子一側的表面,可引起對側肢體抽風,小兒智力會受影響。 黃色斑痣:有的嬰兒皮下會生出黃色的脂肪瘤,這種瘤很容易經手術治療。有時嬰兒會長出與皮膚齊平的淺棕色斑塊,此斑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可分佈在軀幹或四肢,呈橢圓或形狀不規則。這種斑如果超過5塊以上,而且斑痣面積較大,將來則有可能出現神經纖維瘤。 藍色斑痣:許多嬰兒一出生皮膚就有一塊塊藍色或藍黑色斑,以臀部或背部居多。這是皮下色素細胞堆積的結果,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會逐漸消退。 白色斑痣:嬰兒皮膚如有少數白色的斑,呈橢圓形,或兩頭尖尖的形狀,醫學上稱為色素脫失,如伴有抽風,則往往合併有智力低下。 黑色斑痣:有些小兒身上出現黑色的花紋,像大理石花紋或呈線條旋渦狀,則常常合併有抽風和智力低下,應引起重視。

2016年01月13日 10:13

您好,鮮紅斑痣又叫紅胎記,一般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會有。鮮紅斑痣不會自動消退,會隨著人年紀的增長而顏色變深,對面部美觀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鐳射是最有效的治療鮮紅斑痣方法。鐳射去面部鮮紅斑痣是應用光對不同顏色物體的選擇性光熱效應,應用波長在530-600納米之間的鐳射或強脈衝光選擇性的作用於血管中的血紅蛋白,使之加熱而破壞擴張的血管,而皮膚的其它組織不受破壞,從而將擴張血管清除。在幾次治療之後看到鮮紅斑痣顏色明顯減輕。

2015年12月18日 10:02

您好!鮮紅斑痣常在出生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常見於頸部、頭部、頭等部位,多為單側性,極少為雙側性,起初是大小不一的淡紅、暗紅或紫紅的斑點,可見毛細血管擴張,表面光滑,按壓會退色,隨年齡的增長會不斷擴大,發病後危害是很大的,建議儘早治療。

2015年02月06日 10:43

首先,為患者朋友們介紹的是,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也常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容易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為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它的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而且表面平滑,患者朋友們對此要多加注意了。 其次,為患者朋友們介紹的是,新生兒斑痣確切病因尚沒有確定,學者們認為是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因為外蜀某些因素刺激或影響了血管的正常發育而導致血管畸形或異常發育而成。血管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大致可分為叢狀期、網狀期及管幹期三個階段,而新生兒斑痣很可能是血管在叢狀期,由於有些毛細血管停止發育而致。其邊緣不規則的粉紅色斑,壓之褪色,哭鬧時明顯,好發於頸項部和眉間。新生兒中有23.4~40.3%發病率。大多數紅斑在2~3歲內,特別是1歲內紅斑會自然消失。由此可見女嬰發病率較男嬰高。

2014年06月25日 10:58

這個可以通過顏色和邊緣情況辨別的,如果是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這樣的話,多數考慮是由於鮮紅斑痣導致的

2014年06月25日 10:58

新生兒一般是血管瘤出現的比較多 有的會自己消失 如果是胎痣自己不會逐漸消退 可以大點了進行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