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窒息蛛網膜下腔出血
問題 【內科】 【歸檔】 15年07月26日

窒息蛛網膜下腔出血

問題描述 我女兒剛出生兩小時出現嘴唇發紫 後輸氧一小時不見好,上兒科醫生後做CT的印象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拌蛛網膜下腔出血。請問嚴重嗎? 所以最近我自己真的很困擾和煩惱,很想知道和瞭解更多關於窒息 蛛網膜下腔出血 的相關問題有誰能回復我嗎?
網友回答
2015年07月26日 18:14

窒息 蛛網膜下腔出血建議您看一下缺氧缺血腦病的分度。一般分為3度,輕度的多無後遺症,中度的部分存在後遺症,重度的大多存在後遺症,如運動或智力障礙。輕度的孩子精神狀態表現為易激惹,一般3天內精神即恢復正常,中度一周內正常,有嗜睡等表現,重度的孩子異常比較明顯,一般超過一周孩子精神還是不好。您的孩子花影覺得不象很重(具體情況還是不太清楚,呵呵,只是根據您講的來判斷),治療的話用營養腦細胞藥物治療一個療程10天左右,定期複查頭顱CT。

2015年07月26日 18:14

窒息 蛛網膜下腔出血一、 家庭急救注意 把些常識告訴你 1、 立即讓病人平臥,患者肩下墊上枕頭,使上身和頭部都略抬高,有利於頭部血液回流。同時快速呼叫急救中心。 2、 出現意識喪失,呼吸道阻塞時很危險,應讓患者側身俯臥,下頜前伸,避免窒息發生。 3、 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屬腦血管異常所致,即使一時止住,有再發的可能。因此,應該進行徹底的治療。 二、 出血急性期首先以內科治療為主 1、 絕對安靜臥床休息4--6周,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用力和嚴重的咳嗽,防止震動病人頭部,避免急性期的再次出血。 2、 嚴格控制血壓,高血壓病人可同時應用降壓藥和利尿藥,使血壓降低20%左右;原來血壓正常者,血壓可維持在正常低水準,即收縮壓維持在90--100毫米汞柱。 在藥物選擇上,近年來多主張選用鈣拮抗劑,如心痛定、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這類藥物不僅可控制血壓,還可通過血腦屏障,選擇性擴張腦血管,解除腦血管痙攣。 3、 降低顱內壓,若發生腦水腫,應給予脫水劑及激素。 由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甚至有凝血塊,影響腦脊液迴圈,使顱內壓增高,易發生腦水腫,甚至出現腦疝,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一般應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靜脈推注或快速靜滴,必要時用速尿肌注。 4、 急性出血期,應用止血藥,如6-氨基己酸、止血敏、止血芳酸等,連續應用7~10天后減量,通常不少於3周。目前有資料認為,用抗血纖溶芳酸止血效果優於6-氨基己酸,同時能有效預防再發。但由於此類藥能增加腦梗塞的機率,因此止血藥仍不能降低死亡率。 5、 手術治療是去除病因、止血、防止再發的有效方法。手術方法包括血管夾,或用導管在血管瘤或畸形的血管內放置線圈。後者的風險性雖較低,但技術要求很高,且線圈價格較昂貴,不易普及。 腦血管瘤一旦破裂,再復發機會很高,而且復發時死亡率極高。因此,目前認為除病情嚴重、年齡太大或伴有其它嚴重併發症者外,應不失時機地進行手術治療,一旦確診腦血管瘤,應在幾天內做手術,避免再發。腦血管畸形同樣應儘早進行手術治療。 當然對於病情較重,昏迷程度較深者,常有腦室出血和腦內血腫,應根據情況,可先行腦室引流或清除血腫,然後再進行腦動脈瘤或腦血管畸形手術;對於存在腦血管痙攣者,需待血管痙攣緩解後,再進行手術。 7、對抗腦血管痙攣,可用尼莫地平60毫克,每日4次,用至3周以上。 8、頭痛劇烈,煩躁不安,可使用安定、魯米那,必要時用亞冬眠療法。 9、防治感染,嚴重病人應給抗生素預防感染;若已感染者,應針對感染的程度及病原菌,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如發病後即出現高熱,多為中樞熱,物理降溫為主。發病3-4日後體溫逐漸升高者,應考慮繼發感染所致,須積極抗感染。 預後及預防 腦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的病程及預後主要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和造成出血的原發病。一般來說,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經及時搶救治療基本上可完全恢復健康,經過 2~3周的治療後,頭痛停止,腦膜刺激征逐漸減輕或消失,病情便會趨向穩定,不遺留任何後遺症,這是與腦出血完全不同的,但易復發。 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後較差,有資料統計,約1/3的病人在出血後48小時內死亡,死亡率較高。腦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較易於恢復。原因不明者預後較好,復發機會也較少。年老體弱者,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血壓增高和顱內壓明顯增高或偏癱、失語、抽搐者預後均較差 。希望以上我的回復對你有用,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