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手術效果如何呢? 安全性高嗎?

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手術效果如何呢? 安全性高嗎?

問題描述 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手術效果如何呢? 安全性高嗎?
網友回答
2009年08月04日 19:28

手術治療 適用於經過1~3個月非手術治療後症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經傳導速度經過胸廓出口低於60m/s者;血管造影顯示鎖骨下動脈和靜脈明顯狹窄受阻者;局部劇痛或靜脈受壓症狀顯著者。 手術原則是解除對血管神經束的骨性剪刀樣壓迫,必須截除第1肋骨全長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使臂叢和鎖骨下動脈下移而又不產生畸形併發症。 手術途徑有兩種: (一)腋下途徑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臥位,患肢抬高45°,抬舉上肢後在腋毛下緣第3肋骨水準作長6~7cm橫行切口。在胸大肌和背闊肌間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離至腋窩頂部。在第1肋骨上緣見到神經血管束。抬舉上肢使血管神經束離開第1肋骨,切斷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軟骨,後端至橫突,術畢檢查骨殘端有無壓迫臂叢。此手術創傷較小,出血較少,但顯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徹底。 (二)肩胛旁途徑 全麻下側臥位,患肢向上90°。切口起自高位肩胛骨旁區,沿肩胛骨內方向下繞向腋部。切斷背闊肌,菱形肌和前鋸肌。將肩胛骨向上向外撐開,切斷中斜角肌纖維,顯露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後段,增加對第1肋骨顯露而對第2肋間神經起減壓作用。對頸椎側凸或圓椎胸也起到擴大胸頂空隙作用。切斷第1斜角肌和第1肋骨全長,而對骨性異常如頸肋、椎體橫突過長及異常纖維束帶等均應切除,此手術切口較大,術畢時需仔細止血防止血腫後機化粘連。此切口能滿意截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適用于再次手術病人。缺點是創傷較大,出血較多。手術併發症有損傷胸膜引起氣胸,術中牽拉臂叢引起手臂麻木無力或術後血腫的感染。術後約有90%以上的病例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