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流行性腮腺炎如何診治
問題 【神經內科】 【歸檔】 08年05月25日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診治

問題描述 得流行性腮腺炎後,頭痛是不是腦膜腦炎?
網友回答
2015年02月02日 20:17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 1、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告訴孩子不要與患病者密切接觸。 2、室內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家裡可用0.2%過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間不要參加大型集體活動。 3、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加強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多參加鍛煉,增強體質。但腮腺炎減毒活疫苗不能用於孕婦、先天或獲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對雞蛋白過敏者。 4、藥物預防,採用板藍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每日1劑,連續6天。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 家長要注意:腮腺炎是一種病毒感染,經過一周到10天的時間,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自然恢復正常。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應注意充分的休息。補充水分和易消化的營養物質,不宜給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 苗族人民總結出用於預防、治療和保健腮腺炎的民間醫藥知識,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創造、完善,並依靠口傳方式傳承著民族醫學,成為苗醫預防和治療腮腺炎的獨特理論方法。 苗方腮炎消作為治療腮腺炎的苗醫秘方,在治療上以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藥物通過皮膚吸收,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軟堅散結的功效,可實現直達病灶,從病源上有效阻止和殺死感染病菌,從而消除“腮腫”之痛,達到治癒腮腺炎的目的。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採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暢通。如果病程超過一周,進入化膿期,則應進行切開排膿手術。如果發熱嚴重的話,可以用退熱藥物。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抗腮腺炎特效藥物,抗生素治療無效。主要對症治療,隔離患者使之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飲食以流質或軟食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證液體攝入量。可用利巴韋林及中草藥治療,紫金錠或如意金黃散,用醋調後外敷。體溫達38.5度以上可用解熱鎮痛藥。併發腦膜腦炎者給予鎮靜、降顱壓等藥物。睾丸炎患兒疼痛時給解熱鎮痛藥,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併發胰腺炎應禁食、補充能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2015年01月29日 19:18

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多數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燒,畏寒,頭痛,咽痛,食欲不佳,噁心,嘔吐,全身疼痛等症狀.發病一至兩天甚至數小時,表現的主要特徵,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也有患者腫脹部位出現在額下側.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 發亮但不發紅 觸之堅韌有彈性 有輕觸痛;言語 咀嚼(尤其進酸性飲食)時刺激唾液分泌 導致疼痛加劇;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後1~4天累及對側 雙側腫脹者約占75% 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時被累及 重症者腮腺周圍組織高度水腫 使容貌變形 並可出現吞咽困難 腮腺管開口處早期可有紅腫 擠壓腮腺始終無膿性分泌物自開口處溢出 腮腺腫脹大多於1~3天到達高峰 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復正常 全程約10~14天 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 或單獨出現 頜下腺腫大 表現為頸前下頜腫脹並可觸及腫大的腺體 舌下腺腫大可見舌及口腔底腫脹 並出現吞咽困難

2014年04月21日 22:50

腮腺炎分化膿性、病毒性。 化膿性腮腺炎由細菌感染所致,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選用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辛,膿液排出不暢可能需要手術切開排膿。 病毒性的也叫流行性腮腺炎,俗稱“腫脖子”,相當於中醫的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屬傳染病,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

2014年04月17日 12:08

病情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亦稱痄腮,俗稱豬頭瘋,是春季常見,也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亦可見于成人.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並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病人是傳染源,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指導意見:一般護理:隔離患者使之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飲食以流質或軟食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證液體攝入量.

2008年05月26日 13:49

您好!不能只通過一個臨床表現就說明是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如果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癒是可以繼發腦膜炎的感染的,細菌性腦膜炎是一種有 生命危險的疾病,應立即治療。症狀出現就應馬上去急診。常規治療 如果患上腦膜炎,你應到醫院就醫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約需2周時間。如果你感染上細菌型腦膜炎,將會使用大劑量抗菌藥物,可能用靜脈注射。抗生素被廣泛採用治療細菌性腦膜炎。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性腦膜炎不起作用,應該加用抗病毒的藥物。還經常採用輸液和休息療法。 因為腦膜炎是傳染性的,所以你將會被放到隔離房間至少48小時。如果因為腦膜炎使你對光敏感,住的房間將被弄暗。你應攝取大量液體並服用阿司匹林以減輕發熱和頭痛。 醫生可能需要給病人感染的鼻竇部和乳突導流(耳朵後的骨頭處)以防止再感染。 如果你患的是肺炎雙球菌性腦膜炎,醫生可能會為較多和你接觸的人進行預防性抗生素注射。當一次小的流行腦膜炎發生時部分人將會注射用來對付雙球菌腦膜炎的疫苗,同樣私人海外旅行到一個腦膜炎流行危險區,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邊。進一步說,用疫苗對付6型流感嗜血桿菌是現在兒童時代免疫的固定措施。 輔助治療 因為腦膜炎發病快且有生命危險,所以在採用選擇療法前應接受急診治療。選擇療法的意圖是幫你恢復身體和重建免疫系統以防復發。進行生物回饋療法,進行全身治療或看中醫。中醫可能建議你針刺和針壓法,或結合中草藥療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師或按骨術師也可以幫你恢復體力。 營養及飲食 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和防止再次感染腦膜炎,應食用低脂肪、高纖維有營養的食譜,儘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維生素也很有作用。維生素A(每天2500~10000國際單位),複方維生素B(500毫克一天3次服用),維生素C(每天500~2000毫克)。腦膜炎的鑒別診斷1.化膿性腦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為嗜血流感桿菌腦膜炎,因其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腦脊液細胞數有時不甚高。其次為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及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鑒別除結核接觸史、結素反應及肺部X線檢查可助診斷外,重要的還是腦脊淮檢查,在細胞數高於外,重要的還是腦脊液檢查,在細胞數高於1000×106/L(1000/mm2),且分類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細胞占多數時,自應考慮化膿性腦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細胞學檢查。2.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腦膜腦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與結腦混淆,其中散發的病毒腦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鑒別。各種病毒性腦膜炎之診斷要點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節。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現,如腸道病毒可伴腹瀉、皮疹或心肌炎③腦脊液改變除細胞數及分類與結腦不易鑒別外,生化改變則不相同,病毒性腦膜腦炎腦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顯,多低於1g/L(100mg/dl)。④各種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有其特異的實驗室診斷 方法,如血清學檢查及病毒分離等(參閱各有關專章節)。輕型病毒腦炎和早期結腦鑒別比較困難,處理原則是:①先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同時進行各項檢查,如結素試驗、肺X線片等以協助診斷。②不用激素治療,如短期內腦脊液恢復正常則多為病毒腦炎而非結腦。③鞘內不注射任何藥物,以免引起腦脊液成分改變增加鑒別診斷之困難。3.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其臨床表現、慢性病程及腦脊液改變可酷似結腦,但病程更長,可伴自發緩解。慢性進行性顱壓高症狀比較突出,與腦膜炎其他表現不平等。本病在小鍺較少見故易誤診為結腦。確診靠腦脊液塗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見圓形、具有厚莢膜折光之隱球菌孢子,沙保培養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4.腦膿腫:腦膿腫患兒多有中耳炎或頭部外傷史,有時繼發於膿毒敗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臟病。腦膿腫患兒除腦膜炎及顱壓高症狀外,往往有局灶性腦征。腦脊液改變在未繼發化膿性腦膜炎時,細胞數可從正常到數百,多數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鑒別診斷借助於超聲波、腦電圖、腦CT及腦血管造影等檢查。5.但腦瘤與結腦不同處為: ①較少發熱。②抽搐較少見,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後神志清楚,與晚期結腦患兒在抽搐後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較少見。④顱壓高症狀與腦征不相平行。⑤腦脊液改變甚少或輕微。⑥結素試驗陰性,肺部正常。為確診腦瘤應及時作腦CT掃描以協助診斷。典型的結腦診斷比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則診斷較難。不典型結腦約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嬰幼兒起病急,進展較快,有時可以驚厥為第1症狀。②早期出現腦實質損害症狀,表現為舞蹈症或精神障礙。③早期出現腦血管損害,表現為肢體癱瘓者。④同時合併腦結核瘤時,可似顱內腫瘤表現。⑤其他部位的結核病變極端嚴重,可將腦膜炎症狀及體征掩蓋而不易識別。⑥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發生腦膜炎時,常表現為頓挫型。對於以上各種不典型垢情況,診斷需特別謹慎,防止誤診。流行性腦膜炎的預防(一)早期發現病人,就地隔離治療。 (二)流行期間做好衛生宣傳,應儘量避免大型集會及集體活動,不要攜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外出應戴口罩。 (三)藥物預防:國內仍採用磺胺藥,密切接觸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連服3日;小兒每日為100mg/kg。在流腦流行時,凡具有:①發熱伴頭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膚、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項中二項者,可給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藥治療,能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流行。國外採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環素進行預防。利福平每日600 mg,連服5日,1~12歲兒童每日劑量為10 mg/kg。 (四)菌苗預防: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A和C兩群莢膜多糖菌苗。經超速離心提純的A群多糖菌苗,保護率為94.9%,免疫後平均抗體滴度增加14.1倍。國內尚有用多糖菌苗作“應急”預防者,若1~2月份的流腦發病率大於10/10萬,或發病率高於上一年同時期時,即可在人群中進行預防接種。結核性腦膜炎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結核性腦膜炎是小兒結核病中一種最嚴重的疾病,是全身性結核的一部分,是結核桿菌經血液迴圈進入腦組織所引起。 結核性腦膜炎早期表現為患兒精神狀態改變,如原來比較安靜的小兒變得煩躁好哭,或者本來活潑的小兒變得精神呆滯,不喜歡遊戲。還可有低熱、食欲減退、嘔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現,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如果病情嚴重,小兒頭痛呈持續性並加重,嘔吐加重並可變為噴射性,逐漸出現喜睡,還可出現抽搐,抽搐停止後小兒神志清醒。病情進一步加重則出現昏迷,頻繁抽搐,四肢肌肉鬆弛、癱瘓。還可出現呼吸不規則,部分病人死亡。 結核性腦膜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規則,可出現腦積水、腦出血、肢體癱瘓、癲癇、失明、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 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兒受到結核菌感染,對小兒要做好預防接種,出生後即接種卡介苗,每隔3~4年復種,並避免接觸結核病人。當小兒出現反復低熱、咳嗽不易治癒時,應到醫院拍胸片,如確定為肺結核應徹底治療,以防向腦部擴散。如果小兒出現長期低熱,精神狀態發生改變,持續頭痛、嘔吐應到醫院檢查腦脊液,如果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要徹底、正規地治療,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化膿性腦膜炎會影響小兒智力嗎? 化膿性腦膜炎是小兒常見的,由各種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腦膜炎症。以發熱、頭痛、嘔吐、煩躁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神經系統檢查和腦脊液檢查異常。由於小兒抵抗力較弱,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善,細菌易進入大腦神經系統。一般為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引起敗血症,細菌進入大腦所致。部分由於中耳炎、頭部外傷後感染,細菌直接進入腦膜所致。 兒童時期起病急,高熱可達39℃以上,小兒常訴劇烈頭痛,精神差,乏力,食欲減退,嘔吐頻繁。起病時小兒神志清醒,病情進展可發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語雜亂,不能正確辨別方向,抽風,昏迷。病情嚴重者在發病後24小時內就出現抽風及昏迷。如果未及時治療,病情進展,小兒頸部僵硬,頭向後仰,背部僵硬,小兒整個身體向背後彎曲似“弓”樣,醫學上稱角弓反張。小兒還可出現呼吸不規則,甚至出現呼吸衰竭,部分小兒皮膚有出血點。 較小的病兒由於囟門還沒有閉合,骨縫可以裂開,所以症狀出現晚,先有發熱和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症狀,以後出現嗜睡、煩躁、易受驚嚇、尖聲哭叫、眼球固定,有時用手打頭,搖頭,往往到出現驚厥時才引起家長注意。 由於病變可引起腦膜粘連和腦實質的損害,因此可以出現顱神經麻痹、失明、聽力障礙、肢體癱瘓、癲癇及智力減退等後遺症。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根據腦脊液塗片和培養找到細菌,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要早,劑量要大,療程要夠,爭取減少後遺症的發生。還要對症處理高熱,控制抽風,減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還要使用激素減少顱內炎症粘連。  由於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部分小兒可出現智力減退,另一部分小兒可出現失明,聽力減退,可以間接地影響小兒智力發育,所以要積極預防。小兒應加強營養,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腦炎流行期間少到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的小兒或成人,有感染時儘早到醫院治療,治療要徹底,防止發展成敗血症,甚至引起化膿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