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近半年得了精神分裂症,現在在治療吃藥中
問題 【精神心理科】 【歸檔】 12年07月25日

近半年得了精神分裂症,現在在治療吃藥中

問題描述 近半年得了精神分裂症,現在在治療吃藥中,請問這期間能要小孩嗎?
網友回答
2013年11月09日 14:56

大部分精神分裂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生活懶散,敏感多疑,性格改變等。 部分病人可有失眠、頭痛、頭暈、無力、情緒不穩等不適感及神經症症狀。部分病例可急劇起病,臨床上多表現為突然興奮、 衝動,言語淩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

2013年06月17日 19:22

您好、精神疾病想要治好一定要選對方式,進行針對專業的治療,可以採用中藥治療,中藥是從內部調理的,從根本上治療,加上針灸,刺激腦部穴位,調理。人體十二經脈,加上心理疏導治療這樣效果會很顯著。

2012年07月25日 21:56

精神分裂症在服用抗精神藥物期間不建議懷孕要小孩,一般抗精神藥物會對胎兒產生一定的影響。精神分裂症康復需要到精神科專業檢查確定。精神分裂症存在復發的可能,一般不會遺傳。

2012年07月25日 21:12

對於吃藥過程中需要確認藥物是否對於生育有影響,一般西藥對於生育都有些影響,具體可以諮詢一下開藥的醫生或者請提供一下藥物清單。 從四個方面判斷精神分裂症已經康復 1,認知能力是否恢復正常,幻覺妄想症狀是否消失,包括感知覺,思維,注意力,自知力等是否恢復正常。 2,情緒情感是否正常範圍。 3,意志,言語行為是否恢復正常。 4,是否現實檢驗能力 研究發現:在常規臨床治療情況下,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癒後的第一年內復發,80%的患者在5年內復發。對患者及其家庭來說這個復發比率簡直是災難性的。但是,控制良好的臨床研究表明:應用抗精神病藥物預防復發,一年後可將復發率降低到平均16%。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實際復發率與研究復發率的巨大差異呢?雖然許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陽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復發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較長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種類等等都影響復發率,但是在臨床工作中高復發率的主要原因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不足,而藥物治療不足的原因有:(1)患者方面 未能遵醫囑服藥,例如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物持懷疑的態度,不承認有病或害怕藥物副作用。(2)醫生方面 醫生往往沒有認識到抗精神病藥物預防復發的指征。往往醫生所建議的維持治療的時間太短或應用過高的抗精神病藥物劑量,後者引起令患者十分難受的副作用。最重要的是,醫生們極少向精神分裂症病人和他們的家屬講解有關抗精神病藥物在預防復發中的必要性。許多醫生想當然地認為:那些伴有認知障礙並且不願服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們5分鐘的權威勸說下就會對他們言聽計從地服用數年的抗精神病藥物,這未免太天真了。其實,若欲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藥的順應性,就應當積極地並且專業化地教育並促動病人及其家屬。顯然,改善復發率的根本因素在於醫生,對醫生的教育是當務之急。即便是在發達的西方國家例如德國,尚有30%-40%的精神科醫生完全缺乏有關精神分裂症患者復發危險性程度的知識,另有30%——40%的醫生低估了復發的危險性。(3)患者家屬方面 個別家屬生怕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損傷”患者的大腦,將患者“吃傻”,因而不聽醫生再三的勸說,過早減量或者停藥造成患者復發。有的家屬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此種家屬需要醫生做耐心細緻的工作,向患者家屬講明復發對精神分裂症的影響,並說明復發的病人在經過恰當的治療後其工作能力和社會功能仍然惡化,大多數患者在其恢復一年後仍不能達到復發前的功能水準。研究發現:社會功能與患者急性復發的次數呈負相關(即:復發次數越多,社會功能越低),提示疾病復發會引起患者社會功能的殘損。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預防復發,適用於所有罹患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僅有的例外是那些藥物治療的副作用要比疾病復發後果還要嚴重的病人和精神病診斷尚有疑問的病人。經驗結果表明:90%的病人在沒有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的防護下會復發;復發的社會後果要比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危害更加嚴重。 遺傳確實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但不能算是決定性的因素。通過對本病患者的家系研究發現,雙生子患病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患者一級親屬中的患病率高 于正常對照組,普遍型的遺傳危險性高於特定型。父親或母親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有13%~28.7%機率在一生中患上此病,父母雙方均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子女發病率為38.7%~68.1%. 以上研究提示了本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可能存在著生物遺傳因素。但這只說明有遺傳素質的人易感性增高,而是否發病則由內外因素共同決定。現實生活中由遺傳因素引發的只占所有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患者不必為害怕會遺傳禍及後代而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