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有什麼用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有什麼用

問題描述 那天看閨女不知道從哪裡摸到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好像吃了一個。不知道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有什麼用?吃了會不會有問題啊?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本品適用於產酶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產酶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所致的呼吸道,尿路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亦可用於腸球菌所致的輕中度感染。本品也可用於敏感不產酶菌所致的上述各種感染。禁用於對本品過敏者,禁用於有青黴素類過敏史者,或對克拉維酸有過敏史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者禁用。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本品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鉀以7:1配比組成的複方製劑,其中阿莫西林與氨苄西林的抗敏感微 生物作用類似,主要作用在微生物的繁殖階段,通過抑制細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拉維酸鉀具有青黴素類似的β-內醯胺結構,能通過阻斷β- 內醯胺酶的活性部位,使大部分細菌所產生的這些酶失活,尤其對臨床重要的、通過質粒介導的β-內醯胺酶(這些酶通常與青黴素和頭孢菌素的抗藥性改變有關)作用更好。體外試驗和臨床使用結果均表明,本複方對以下多數微生物有效;革蘭氏陽性需氧微生物:金黃色葡萄球菌(產β-內醯胺酶和不產β-內醯胺酶的菌株) 對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有抗藥性的葡萄球菌對本品同樣具有抗藥性。革蘭氏陰性需氧微生物:大腸桿菌(產β-內醯胺酶和不產β-內醯胺酶的菌株) 流感嗜血桿菌(產β-內醯胺酶和不產β-內醯胺酶的菌株)克雷伯菌屬(所有已知的菌株均為產β-內醯胺酶菌株)卡他莫拉克氏菌(產β-內醯胺酶和不產β-內醯胺酶的菌株) 以下多數微生物已有體外研究結果,但是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大部分肺炎鏈球菌、奈瑟氏淋球菌、大多數葡萄球菌和厭氧菌等。這些菌對阿莫西林敏感,但是本複方對這些菌的臨床療效尚無充分和嚴格對照的研究結果。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本品對胃酸穩定,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對本品的吸收無明顯影響。空腹口服本品375mg(阿莫西林250mg,和克拉維酸125mg),阿莫西林于1.5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約為5.6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約為1小時。8小時尿排出率為50%~78%。克拉維酸的藥動學參數與單用時相同,正常人口服克拉維酸125g後1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約為3.4mg/L。蛋白結合率為22%~30%。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0.76~1.4小時,8小時尿排出率約為46%。兩者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分別為97%和75%。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本品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如:1.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扁桃體炎、咽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肺膿腫和支氣管合併感染等。3.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尿路感染及軟性下疳等。4.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癤、膿腫、蜂窩組織炎、傷口感染、腹內膿毒症等。5.其他感染:中耳炎、骨髓炎、敗血症、腹膜炎和手術後感染等。

2000年01月01日 00:00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適用於產β-內醯胺酶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產β-內醯胺酶金葡菌和產酶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所致的尿路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亦可用於腸球菌所致的輕、中度感染。本品亦可用於上述細菌中不產酶菌株所致的上述各種感染。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混懸顆粒,氣芳香,味甜。本品為複方製劑,其組分為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