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血吸蟲病如何調理
問題 【肝硬化】 【歸檔】 15年06月04日

血吸蟲病如何調理

問題描述 剛做的體檢 B超,醫生說我肝上有血吸蟲肝症狀1、初步做B超體檢醫生這樣說 ,需要做複查嗎?2、血吸蟲肝是不是完全由血吸蟲引起的?飲酒或其它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引起嗎?應該做什麼樣治療?生活上要注意些什麼?
網友回答
2015年06月04日 20:53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門靜脈系統所致的一種有嚴重危害性的地方病。肝血吸蟲病即血吸蟲寄居在門靜脈系統,蟲卵則隨血流沉積於肝內,引起門靜脈小分支阻塞,蟲卵主要栓 肝血吸蟲病塞在匯管區,引起炎症、肉芽腫及纖維組織增生,以及匯管區擴大,破壞肝組織,造成肝組織營養不良,最終導致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肝吸蟲病又稱華支睾吸蟲病是肝吸蟲成蟲寄生肝內膽管所引起。蟲卵隨膽汁入腸,由糞便排出體外,落入池塘; 肝血吸蟲病被淡水螺吞食,在螺體內發育形成尾蚴而出螺體,再侵入淡水魚或小蝦肌肉內,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雜食動物吞食帶囊蚴的魚蝦,即被感染。肝血吸蟲病一、一般治療與對症治療:重症有營養不良或肝硬化症狀時,應加強營養、保護肝臟、以後再考慮特殊治療。有膽囊炎、總膽管堵塞等急性外科併發症時,應即以手術治療。二、病因治療:(一)吡喹酮療效高,療程短,副作用較輕,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總劑量按感染輕重而定,輕者可用75mg/kg或210mg/kg的5天療法。(二)硝硫氰胺3-6um的微粉膠囊,總劑量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藥副作用較多,少數可出現黃疸。各種原因的黃疸、急慢性肝炎恢復未滿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高空作業及駕駛人員均禁用。(三)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乾粉型每天50-70mg/kg,頓服或分2次服,連服5-7天為1療程,成人總劑量一般為17.5g。本藥代謝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遲反應,個別病人可出現肝功損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應,故有上述病史及嚴重神經官能症及血紅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與六氯對二甲苯現已少用。三、環境飲食:加強糞便管理,禁吃未熟魚類,積極治療病員。四、食療肝硬化病人可輔以下列食療方法。1.郁李仁粥取郁李仁10~15克,粳米50克。先將郁李仁搗爛,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過濾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2.山藥桂圓燉甲魚取山藥片30克,桂圓肉15克,甲魚1只(約500克)。將甲魚殺死,洗淨去雜腸,與山藥、桂圓共入鍋,加水1000毫升,清燉至爛熟,每日早晚溫熱服食。3.清蒸枸杞圓魚取圓魚1只(約500~700克),枸杞子30克,水口蘑10克,輔料(精鹽、味精、蔥段、薑片、料酒、清湯)適量。將圓魚去雜腸洗淨切塊,在沸水中氽過,與枸杞子、水口蘑和輔料一起上籠清蒸至爛熟。隔日1次,食肉喝湯。4.當歸燉母雞取當歸、黨參各15克,母雞1只(約1000克),蔥、薑、料酒、鹽各適量。將母雞洗淨,當歸、黨參放入雞腹內,置沙鍋內,加水入調料。沙鍋置旺火上煮沸後,改用文火煨至爛,吃肉飲湯。5.冬瓜鯉魚湯取冬瓜150克,鯉魚1條。將鯉魚洗淨,冬瓜洗淨切塊,共入鍋中加水煮,吃肉喝湯。6.海帶荔枝核取海帶50克,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15克,共加水煮,每日飲服1次。6.橘餅雞蛋湯取橘餅30克,雞蛋2只,鮮田基黃250克(幹品100克)。將前3味加水共煮,至蛋熟去殼再煮片刻,喝湯食蛋及橘餅,每日1次,連服10天。8.枸杞大棗雞蛋湯取枸杞子15克,大棗8枚,雞蛋2只。前3味共煮湯,蛋熟去殼再煮片刻,調味,飲湯食蛋,隔日1次,連服2周。生活調理靜養肝為人體代謝和合成蛋白的主要樞紐,當肝細胞被增生纖維組織分隔,形成結節狀假小葉,即肝硬化時,會使各類血管間失去正常關係,肝細胞內營養障礙,導致肝功能代償不全,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生理性病變,如內分泌紊亂、蛋白倒置……等。若超負荷體力活動會增加肝細胞的負擔,加重病情的發展。因此,在代償期的患者不應過勞,而失代償期的患者,則應臥床休息,這樣,才能保護肝臟。專家認為,靜養比藥物治療效果更好,更能提高肝臟自身免疫力。情緒怒傷肝,此為第一大忌。肝硬化患者易煩躁激怒、暴怒的情緒變化,會刺激機體發生應激反應,使人體內分泌系統發生改變。肝臟和內分泌腺功能休戚相關,可促使某些激素的合成、轉變和分解。激怒時引起分泌腎上腺素,刺激肝細胞使肝細胞內的GPT分泌到血清中,使肝細胞愈加受損。另外,憂鬱、思慮、悲傷等情緒均可導致肝氣鬱結。氣滯則血瘀,致生瘀積、腫塊(肝硬化);氣滯疏不利,則津液不布,水道不輸,致生膨脹(腹水),皆使病情加重。患者一定要保護心情的通達,配合醫生治療,否則雖有靈丹妙藥,也是枉然。

2015年06月04日 20:53

是血吸蟲寄生在門靜脈系統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膚接觸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變為肝與結腸由蟲卵引起的肉芽腫。本病治療目前尚主要應用吡喹酮,此藥為用於血吸蟲、包蟲華枝睾吸蟲等的廣譜抗寄生蟲藥。口服吸收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