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支氣管擴張出血,
問題 【耳鼻喉科】 【歸檔】 08年06月01日

支氣管擴張出血,

問題描述 我這病有20多年了,也不是經常,有時相隔幾天一次,有時幾個月一次.出血一般是感冒咳嗽久了,有什麼東西在氣管裡,咳出來就是血,膿痰,
網友回答
2008年06月01日 19:29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疾病。其基本病變是由於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症,使支氣管管壁損壞變形和持久的擴張。本病多發生于青年和兒童,男性多於女性,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 1、病因 (1)支氣管感染和阻塞:支氣管、肺臟的反復感染,支氣管阻塞,導致支氣管管壁損壞,變形和擴張。左下葉及右中葉多見。因左下葉支氣管細長,受心血管的壓迫,易致引流不暢和繼發感染之故,右中葉周圍有淋巴結頒,也易引流不暢,引起支氣管擴張。 (2)肺纖維收縮和胸膜粘連,使已受病變侵襲受損的支氣管管壁被牽拉而發生擴張。如肺結核、肺膿腫、胸膜纖維化等。 (3)先天性支氣管發育不全較。少見,多呈囊性,常與鼻竇炎、右位心同時存在。 2、臨床表現 本病約80%患者在10歲以前發病,病兒多數患過百日咳、麻疹或支氣管肺炎。約1/3病例有反復發作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其症狀的輕重與支氣管病門類的輕重及感染的程度有關。 (1)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膿痰:約50~90%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咳嗽、咳膿性痰。早期較輕可完全無症狀,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和合併感染,則咳嗽加重,痰量增多,每日可達100~400ml,呈黃綠色,痰液放置數小時後常可分三層,上層為泡沫狀痰液,中層為混濁粘液,底層為膿性壞死組織。如伴有厭氧菌感染時,可具有惡臭味,患者常在變換體位時(如早晨起床或晚上睡下時)咳嗽加重,痰液較多,這是因為支氣管擴張感染以後,其粘膜遇到破壞,纖毛消失而失去了對分泌物的清除作用,引起分泌物的積聚,當改變體位時,分泌物接觸到正常粘膜,引起咳嗽反向,使大量膿性痰液咳出。 (2)反復咯血:反復咯血為本病的特點,約占50~75%,咯血量多少不等,可為痰中帶血絲到大咯血,常因為壓力較高的小支氣管動脈破裂所致,血液可急驟噴出,出血量可達數百甚至上千毫升,出血後血管壓力降低而收縮,出血可自動停止。咯血量與病變範圍和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的患者以咯血為主要症狀,咳嗽咯痰不明顯,患者一般情況較好,這一類型稱“幹性支氣管擴張”。 (3)發熱:患者反復感染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早期可不發熱,當分泌物引流不暢炎症蔓延,引起肺炎、肺膿腫、胸膜炎或膿胸時,病人可高燒。 (4)其他症狀: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有食欲減退、消瘦等。兒童可致生長發育和營養不良,少數患者可有繼發性澱粉樣變。 (5)體征:早期支氣管病變輕,範圍小,可無明顯體征,病變明顯時,在病變部位可聞及持續性濕羅音,排痰後羅音可暫時消失。久病患者約1/3的人可出現杵狀指(趾)。 3、診斷 (1)根據病史。過去曾患過百日咳、麻疹、肺炎、肺結核、肺部感染史等及慢性咳嗽、咯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痰液靜置後分三層,細菌培養可有細菌生長。 (2)肺部有局限性固定的羅音,病程長的有杵狀指(趾)。 (3)胸部X線檢查常顯示肺紋理明顯粗亂增多,在增多的紋理中可有管狀透明區,為管壁增厚的支氣管影,稱為軌道征。 (4)支氣管造影:是診斷支氣管擴張的最重要步驟,可明確病變部位、程度和範圍。 4、治療與護理 支氣管擴張的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原,促進痰液排出,控制感染等內科保守治療,必要時行外科手術。 (1)一般護理:支氣管擴張感染嚴重,伴有高熱及咯血等全身反應的患者應臥床休息,保持病室環境的清潔、安靜、空氣新鮮,隨時更換臥具,保持床單位的整潔。高熱時按高熱病人護理,出汗較多的患者,應注意補充液體,防止脫水。及時清理口內分泌物,作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炎發生。鼓勵患者盡可能多進食,食譜的選擇應滿足患者的生理和能量所需。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補充機體消耗,提高機體抗病的能力。 (2)去除病因:不少支氣管擴張患者合併有慢性鼻竇炎、齒齦炎、齒槽溢膿、慢性扁桃體炎,經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入支氣管,使支氣管反復感染,因此,必須首先除去這些疾患,避免誘發因素。 (3)密切觀察痰量、氣味、顏色和分層,及時採取痰標本送化驗。 (4)積極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 ①根據病情及痰液的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的抗菌素。可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病人咳嗽、痰多且粘稠時可用抗生素及糜蛋白酶進超聲霧化吸入治療,以達到消痰、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的目的。 ②保持呼吸通暢,排除氣管內分泌物,減少痰液在氣道及肺支氣管內的積聚,除去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環節。 (5)支氣管引流的護理:首先應給予祛痰劑,使痰液變稀薄容易咳出,以減輕支氣管感染和全身毒性反應。指導病人根據病變的部位使患側向上,開口向下,作深呼吸、咳嗽,並輔助拍背,使分泌物在氣管內振盪,借助重力作用排出體外,必要時還可以進行霧化吸入,效果更好。患者作體位引流應在空腹時,每日可作2~4次,每次15~20分鐘。作引流時要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等變化,如有呼吸困難、心慌、出冷汗等症狀時應停止引流,給予半臥位或平臥位吸氧。引流完畢應協助患者清潔口腔分泌物。 (6)支氣管造影的護理:為了明確支氣管擴張的範圍和部位,常常依靠支氣管造影來確定。造影前要向病人講清目的和注意事項,解除顧慮和緊張情緒,以取得合作。術前4小時應禁食禁水,作碘過敏試驗。術後待咽喉反射恢復後再進食,以免引起嗆咳誤吸,還應作深呼吸、咳嗽,以利造影劑的排出。 (7)咯血的護理: 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小量咯血時囑患者安靜休息,作好精神護理,解除緊張心理狀態,可以加用小量鎮靜劑。 ②大咯血的搶救護理。大量咯血時要安慰病人,保持鎮靜,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防止窒息。首先要準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如吸引器、粗吸痰管、氧氣、氣管切開治療包、止血劑等等。採取患側臥位頭,頭偏向一側,儘量把血咯出,保持氣道通暢,必要時可用吸痰管吸引。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給予垂體後葉素靜脈滴入,可使全身小動脈收縮,回心血流減少,肺循環減少,制止肺的出血。靜脈輸入垂體後葉素應調好輸入速度,觀察血壓的變化,速度過快易發生噁心、嘔吐、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等,因此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禁用。如果大咯血驟然停止,病人面色發青,神志呆板,應考慮有窒息的可能,必須立即將患者置於頭低腳高位,拍背、用粗吸引管吸出氣管內血塊,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引 ,解除梗阻。同時給予輸血、補液等抗休克治療。 (8)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的護理:對於反復咯血不止,經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還應採取出血部位血管栓塞的辦法,可以挽救大咯血不止的危重患者。其方法是在X光下,經股動脈處插入導管,經腹主動脈、主動脈至支氣管動脈,注入造影劑,確定出血部位,然後將剪碎的明膠海綿順導管填到出血部位的上方,即可止血。這一方法的效果很好,術後患者需臥床休息,給予抗感染治療,加強營養,繼續觀察有無咯血情況。 (9)外科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反復發生大咯血,病變又局限,內科治療不能解除症狀,全身情況和心肺功能較好,行肺葉切除等手術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術後應按胸外科術後護理要求作。 5、預防 支氣管擴張是可以預防的。首先應積極早期治療嬰幼兒的呼吸道感染,進行百日咳、麻疹等傳染病的預防接種,減少支氣管擴張誘因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