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如圖是運動神經元的突觸前抑制機理示意圖
問題 【增高】 【歸檔】 14年11月10日

如圖是運動神經元的突觸前抑制機理示意圖

問題描述 今天聽媽媽說鄰居家的一位爺爺檢查出病了,具體啥病我不清楚,媽媽說只聽到他們提到上運動神經元這個詞,迷迷糊糊的。難不成是神經病?
網友回答
2014年11月10日 14:59

你好,上運動神經元的胞體主要位於大腦皮質體運動區的錐體細胞,這些細胞的軸突組成下行的錐體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纖維稱為皮質 脊髓束;沿途陸續離開錐體束,直接或間接止於腦神經運動核的纖維為皮質核束。臨床上,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的隨意運動麻痹,伴有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因為下運動神經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現萎縮。

2014年11月10日 14:59

你好,在臨床上,由於不同的損傷部位,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言語機轉症狀。如上運動神經元損傷,造成所謂的「痙攣型吶吃」,是由於言語肌群發生張力過強、痙攣、衰弱及淋痹的現象。使患者呈現出緩慢與用力的說話特徵。在構音上,複雜難發的子音有扭曲的情形、說話音調較低,且單調缺乏變化,音質方面,聽起來較刺耳、粗糙或讓人有「緊壓」的感覺,甚至說話時帶過的鼻音。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造成所謂的「弛緩型吶吃」,是由於言語肌群發生張力過低、衰弱、萎縮或淋痹的現象引起,可能為單側或雙側性的,受波及的肌肉總量亦不一定,依下運動神經元的受損程度而有別,當第五對三叉神經、第七對顏面神經、第十二對舌下神經受損時,會影響到臉部、雙唇和舌頭的活動不靈活,以致無法清楚的發出子音和母音。第九對舌咽神經及第十對迷走神經受損時,造成顎咽機能不全,說話會有鼻音過重及鼻腔漏氣現象,當迷走神經分枝喉返神經受損時,會造成氣息性發聲及嘶啞聲,而另一是「混合型吶吃」,這通常都會出現於運動神經元受損患者的早期,甚至於持續整個疾病過程。 在幾個研究報告中顯示,第十二對腦神經(舌下神經)是最常被影響的,而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神經)是最少受到影響的。如研究者針對53位元病人做研究,結果顯示94%的個案,在舌下神經有病理改變,而僅8%的個案,在三叉運動神經核被波及,且又有研究者,針對16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人研究,並和20位正常的個案做比較,發現30%的病人,舌頭是較小的,而且是位於口腔內的後面,舌頭內部的肌肉呈弧線形。 治療方式 一般而言,對於障礙程度不同的患者,基本的處理措施不同,譬如對於重度患者,由於無法透過一般「言語治療」而有所進展,必需依賴所謂的輔助性溝通系統,有關於輔助性溝通系統的選擇原則,我們將於下次介紹。相對的,對於介於輕、中度障礙之間的患者,「言語治療」可以使言語產生相當顯著的進步,吶吃雖有不同言語特徵,但治療的原則卻相通,而治療的重點可分為以下幾點: 改進言語肌群的力量:藉由生理功能的增進,以減輕在言語表達上的障礙,增加肌肉強度、力量與動作的正確性,可借著一些活動,增加言語機轉的靈活度,如在舌頭活動方面有: 1. 舌頭伸出縮回 2. 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3.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4. 舌頭在口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5. 用舌頭舔上下唇 6. 捲舌作馬蹄聲。 在臉部運動方面,包括 7. 不停交換說伊-嗚-伊-嗚 8. 露出上下牙後放鬆 9.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10. 鼓脹兩頰 11. 撅嘴作響 12. 吹氣等等 增加最大清晰度:藉由面對面,放慢說話速度,過度的發子音、維持母音和過度的臉部表情以及組織句子結構,提示傾聽者關鍵字。 保持說話時的能量和減低最小的費力情形:藉由使用簡單的詞句來表達,如使用電報式的說話。餐前聲帶需有適當的休息。並且可使用緊急系統,如通話裝置鈴、蜂音器等。 多形式化的策略:藉由給予非口語的技巧,提升溝通能力,包括手勢或符號語言和書寫或指出關鍵字等方式。 傾聽者的訓練:藉由問病人是或否的問題,或者,給予病人多發性選擇,重複句子中不瞭解的部份,再問一次。 藉助適當的矯正輔助器材來替代或彌補特定功能的喪失或不足,如以顎咽上堤輔助器,用於「顎咽閉鎖功能不全」的患者,以減少過度鼻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