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脊髓損傷有哪些併發症
問題 【神經外科】 【歸檔】 16年04月24日

脊髓損傷有哪些併發症

問題描述 網友性別:女
網友年齡:
詳情描述:
脊髓損傷有哪些併發症?脊髓損傷患者,這種病有什麼併發症的嗎?嚴重嗎的?
網友回答
2016年04月24日 00:00

1、呼吸衰竭與呼吸道感染 這是頸脊髓損傷的嚴重併發症,人體有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兩組肌肉,胸式呼吸由肋間神經支配的肋間肌管理,而腹式呼吸則來自膈肌的收縮,膈神經由頸3、4、5組成,頸4是主要的成分,頸脊髓損傷後,肋間肌完全麻痹,因此傷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腹式呼吸是否倖存,頸1、2的損傷往往是傷者在現場即已死亡,頸3、4的損傷由於影響到膈神經的中樞,也常於早期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即使是頸4-5以下的損傷,也會因傷後脊髓水腫的蔓延,波及中樞而產生呼吸功能障礙,只有下頸椎損傷才能保住腹式呼吸,由於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費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應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臥者容易產生墜積性肺炎,一般在一周內便可發生呼吸打感染,吸煙者更是提前發生,其結果是傷者因呼吸道感染難以控制或痰液堵塞氣管因窒息而死亡, 在20世紀50年代,頸椎髓損傷死亡率幾乎達到100%,隨著對呼吸生理認識的進展和呼吸機的不斷革新,使生存率逐漸提高,氣管切開可以減少呼吸道死腔,及時呼出呼吸道內分泌物,安裝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還可以經氣管給以藥物;然而氣管切開後為護理構成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何時作氣管切開最時宜目前尚未定論,一般認為下列病員應作氣管切開;
(1)上頸椎損傷:
(2)出現呼吸衰竭者:
(3)呼吸道感染痰液不易咳出者:
(4)已有窒息者, 選用合適的抗生素與定期翻身拍背有助於控制肺部感染,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結石 由於括約肌功能的喪失,傷患因尿瀦留而需長期留置導鳥尿管,容易發生米尿道的感染與結石男性病員還會發生副睾丸炎,
防止方法:
(1)傷後2—3周開始導尿管定期開放,其餘時候夾閉,使膀胱充盈,避免膀胱肌萎縮,並教會傷患在膀胱區按摩加壓,排空尿液,訓練成自主膀胱,爭取早日拔去導尿管,這種方法對馬尾神經損傷者特點有效,
(2)教會病人遵循嚴格無菌操作法,自行定時插導尿管排尿,
(3)需長期留置導尿管而又無法控制米鳥生殖道感染者,可作永久性趾骨上膀胱造瘺術,
(4)同濟醫院大學肖傳國經過長年深入的動物實驗,在脊髓損傷4-6個月,截五癱平面穩定後,利用損傷平面以下的廢用神經創建了一個人工體神經內臟神經反射弧(肖式手術、肖氏神經反射弧),用以控制排尿,根據所用神經節段的不同大部分患者可于1年左右顯著地恢復膀胱功能,並能控制大便,部分患者商可不同程度地恢復性功能, 多飲水可以防止米尿道結石,每日飲水兩最好達3000ml以上,用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3、褥瘡 截癱病人長期臥床,皮膚知覺喪失,骨隆突步部位的皮膚長時間受壓於闖闖床褥與骨隆突之間而發生神經營養性改變,皮膚出現壞死,稱為褥瘡,褥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骶支部、股骨大粗隆、骼脊和足跟等處,
它可分成四度:
(1)第一度,皮膚發紅,周圍水腫:
(2)第二度,皮膚出現水泡,色澤紫黑 ,有淺層皮膚壞死,因此有淺二度與深二度之分:
(3)第三度,皮膚全層壞死:
(4)第四度,壞死範圍深達韌帶與骨骼,巨大褥瘡每日滲出大量體液,消耗坦坦蛋白質,又是感染進入的門戶,患者可因消耗衰竭或膿毒症而自私只有致死,褥瘡是護理不當的後果,是可以避免的,
防止方法是:
(1)床褥平整柔軟,可用氣墊床: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2)每2-3小時翻身一次,日夜堅持:
(3)對骨隆突部分每日用50%酒精擦洗,滑石粉按摩:
(4)淺表褥瘡可以用紅外線燈烘烤,但需注意發生積繼發性灼傷:
(5)深度褥瘡應剪除壞死組織,侵勤敷料:
(6)炎症控制,肉芽新鮮時,作傳轉移皮瓣縫合,
4、體溫失調 頸椎髓損傷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受傷平面以下皮膚不能出汗,對氣溫的變化喪失了調節和適應能力,常易發生高熱,可達40度以上,
處理方法是:
(1)將病人安置在設有空調的室內:
(2)物理降溫,如冰敷、冰水灌腸,酒精擦浴:
(3)藥物療法,輸液和冬眠藥物,

2016年04月24日 00:00

脊髓損傷會造成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障礙,反射異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應的病理改變,這就是常說的“四肢癱”(指頸部脊髓損傷)和“截癱”(指胸、腰段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可造成終生殘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並且可由此而產生許多合併症,例如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產生的褥瘡,由於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長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質疏鬆以至骨折,骨關節長期不運動引起的攣縮固定、肌肉萎縮,以及脊髓神經破壞導致的痙攣和疼痛、髖關節膝關節周圍的異位骨化、下肢靜脈血栓等等,
【神經修復技術】採用物理因素神經刺激或調控、藥物或化學等各種干預策略,在原有神經解剖和功能基礎上,促進被破壞或受損害神經再生修復和重塑、重建神經解剖投射通路和環路、調控和改善神經信號傳導、最終實現神經功能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