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餵養
8-10個月斷奶,如果小孩生病期間則不建議斷奶。母乳和奶粉不是說到後來沒有營養,而是濟世足量的母乳和奶粉也不能保證小孩的生長發育營養需求。 建議8-10個月斷奶,從2個月開始喂菜汁、果汁;從4個半月起給煮得很爛的無米粒稀粥;6個月~12個月稀粥可由稀增至半稠,粥中可加菜泥1湯匙,可稍加些調味品;7—8個月每天喂稠粥,萊泥,粥裡可輪換加少許肉末、魚肉,給寶寶隨意啃饅頭片或餅乾,促進牙齒發育,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3或2次,必須先喂輔食,然後餵奶類;如果輔食吃得好,可考慮斷奶。(如果不需要考慮過敏,如哮喘,可於4月開始餵食蛋黃)。
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體重可從平均3000克增至9000克,身高可從50釐米增至75釐米。這樣的生長速度即使在青春發育期也無法相比,所以嬰兒期營養的補充比任何年齡階段都更為重要。如果長期營養供應不足,生長發育就會受到阻礙,甚至停止,不僅影響嬰兒當時的健康狀況,還可由於失去發育的最佳期影響今後的健康。因此嬰兒期營養對人體一生的體質是非常重要的。 1.熱能 一船來說,年齡愈小,代謝愈旺盛。為了適應這種高代謝,就必須攝入大量熱能,以維持生長發育需要。6個月以下,每天每公斤體重需500千焦耳,7-12個月為420千焦耳。 2.蛋白質 嬰兒的需要量較成人為多。蛋白質不僅用於補充日常代謝的丟失,而且用以供給生長中不斷增加新組織的需要。一般來說,1歲以內的小兒,人乳餵養每日每公斤體重需供給蛋白質2.0一2.5克,牛奶餵養需供給3-4克,母乳、牛奶混合餵養需供給3克。用混合膳食的嬰兒.動物蛋白質最好不少於蛋白質總量的一半。嬰兒蛋白質的需要量可按每人每日需要量計算,每人每日需要從蛋白質取得的熱量比例,1歲以下嬰兒應占15%以上。如嬰兒缺乏蛋白質,則會影響生長、發育、特別是大腦的發育,體重及身高增加緩慢,肌肉鬆弛,貧血及抵抗力下降,嚴重的會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4個月後添加的牛奶粥、雞肉粥、魚肉棚、雞肝糊、豆瘸糊等,均是嬰兒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3.脂肪 嬰兒對脂肪的需要量也高於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新生兒約需7克,2-3個月嬰兒約需6克,6個月後的嬰兒約需4克,以後隨年齡增長而漸減至3-3.5克。嬰兒每日攝取脂肪的供給量約占總熱量的30%。脂肪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為嬰兒發育所必需的物質,是形成神經組織如髓鞘等的必需物質。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花生四烯酸,是其他乳類不能比擬的,可見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理想食品。4個月後給嬰兒添加的蛋黃糊、牛奶藕粉、雞湯煮餃子、黃油芝麻白警、牛奶蛋糊、蒸肉豆腐等,是除母乳外的良好的脂肪來源。 4.酸水化合物 最初3個月是靠乳糖來滿足需要,乳糖含量人乳為6-7%,牛奶4-5%。最初嬰兒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對澱粉不易消化,故米、面澱粉食物應在3-4個月後才開始添加。周歲以內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糖類25-50克,折合熱能為420一840千焦耳,由碳水化合物供給的熱能,約占1日總熱量的50%。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營養家,有助於完成脂肪氧化及節約蛋白質消耗,還是腦細胞代謝的基本物質,如長期供給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但如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而蛋白質不夠,則嬰兒體重增加過快,發胖,肌肉鬆弛,平時抵抗力差,容易生病。4個月添加的各式粥類、飯類、麵湯、餒飽、小餃子、薯泥等,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也比較廣泛 5.鈣和磷 足夠的鈣、磷能促進骨鉻、牙齒的生長和堅硬。嬰兒體內的鈣約占體重的0.8%,至成年為1.5%,嬰兒每日約需鈣600毫克、磷400毫克。鈣與磷攝入的比例是1:1.5較為相宜。這關係到它們的利用程度。母乳這個比例較為適當,故母乳餵養的嬰兒思營養不良與拘僂病者明顯地少於人工餵養。鈣與磷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吸收利用。嬰兒缺乏鈣、磷,可患佝僂病及牙齒發育不良,心律不齊和手足抽搐、血凝不正常、易於流血不止等症。6個月後添加輔助食物時應多選用大豆製品、牛乳粉、蛋類、蝦皮、綠葉蔬菜等。用這些原料製成的食物如牛奶大米糊糊、牛奶玉米粥、雞蛋麵條、豆麵牛肉末、豆腐糕、雞蛋羹、莧萊水等,均是良好的鈣、磷來源。 6.鐵 鐵對嬰兒營養極為重要,它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各組織的氧氣運輸亦離不開鐵。嬰兒生長發育快,對鐵的需要和利用相應耍多。胎兒在母體內最後1個月,肝內傷入較多的鐵,但僅夠出生後3-4個月的需要。周歲以內嬰兒每日需鐵10一15毫克,乳類所含的鐵遠遠不能滿足嬰兒的要求。4個月以後的嬰兒應從食物中供給鐵,如蛋黃糊、豬肝泥、什錦豬肉菜末、豆鼓牛肉末等。 7.鋅 鋅雖為微量元素,但參與很多的重要的生理功能,與蛋白質、核酸及50多種酶的合成有關。嬰兒期每日需鋅’3-5毫克,人乳中鋅的含量高於牛乳、初乳含量尤高,色、肉、蝦等動物性食物也含鋅豐富,故一般不易發生鋅缺乏。挑食的嬰兒常可因鋅缺乏而出現食欲減退,生長停滯。4個月後添加的番茄魚、蝦肉泥、黃色小餡餅等,均含豐富的鉀。 8.維生素 與嬰兒生長發育關係極為密切,其中員主要的、需要從飲食中補充的有脂溶性維生素A、D和水溶性維生意B、C等。 (1)維生素A。包括動物食品中的維生素A及植物食品中的A原---胡蘿蔔素。其主要功能是促進生長發育,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結構與視覺功能。如膳食中維生素A缺乏時,將出現生長遲緩,甚至停滯,並易患各種皮膚病和粘膜炎症,易導致暗視適應能力降低,從而易患夜盲症。乳類食品含維生素A較少,但人乳中含量相對多些。動物食物如肝、腎、蛋類、奶油含量較多。胡蘿蔔、紅薯、南瓜、番茄、柿子核、菠菜、莧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較豐富。周歲以內嬰兒每日膳食中應含有維生素A1200國際單位(或400微克視黃醇當量)。 (2)維生意D。主要包括維生素D2、D3。人體皮膚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紫外線照射可形成維生素D。其主要功用是調節體內鈣、磷的正常代謝,幫助鈣吸收和促進鈣利用,因此對嬰兒骨胳和牙齒的正常生長至關重要,缺乏時將導致傷佝僂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甚少,嬰兒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一是魚肝油,二是靠陽光紫外線照射,將皮下脂肪的7-脫氫膽固酵轉變為維生京D。動物肝臟、蛋黃中含量較多,夏季動物奶中含量也較豐富。要兒每日需維生素D10微克。 (3)維生案B1、B2、PP。B族維生素是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必需營養家。維生素B1在穀類、豆類及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為豐富。維生素B2在動物肝臟、蛋黃、瘦肉、黃豆及發酵製品中含量尤為豐富,各種綠葉蔬菜也是維生素B3的良好來源。維生家PP(尼克酸)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品中,如穀類、豆類、蔬菜類,特別是粗米、粗面中.含量極為豐富。牛羊乳、瘦肉及肝臟中含量也不少。合理餵養的嬰兒,維生素PP一般不易缺乏。 (4)維生素C。每100克母乳含2-6毫克維生素C,嬰兒每日需要量為30毫克,故母乳餵養不易缺乏。牛乳煮沸後維生索c損失多,故用牛乳餵養的娶兒1-2個月起就可添加橘子汁、西瓜汁、山楂水、番茄汁、菠菜水、蘋果泥、紅棗泥等,以補充維生素C。 9.水 是人體最主要的成分,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人體內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都必須有水參加才能完成。嬰兒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活動量大,熱能需要多,水的需要量也大,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100一150毫升。水的需要量還與飲食成分有關。人乳因鹽分與蛋白質含量較牛奶低,故用人乳餵養時需水相對較少,人工餵養的嬰兒則應注意水的充足供應,以助排泄。嬰兒越小,每公斤體重需要水量越多。如有嘔吐或腹瀉時,更易脫水,故嬰幼兒體內缺水,應及時補充。嬰幼兒每日膳食營養意供給量及各種營養素含量較高的食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