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不能吃雞蛋嗎?
黃疸是新生兒疾病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多數的寶寶在出生之后,不同程度的都會有黃疸的現象,不過新生兒黃疸如果不重視,后果還是很嚴重的,會導致寶寶患上肝病,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很多,母乳也是導致新生兒黃疸的原因之一,很多的媽媽不知道母乳也會引發新生兒黃疸,母乳性黃疸需要特別注意飲食。
母乳性黃疸不能吃雞蛋嗎?
嬰兒發生母乳性黃疸,媽媽是可以吃雞蛋的,其實孩子出現母乳性黃疸,跟媽媽吃不吃雞蛋沒什么關系的。一般寶寶在出生以后的七天左右會發生黃疸,兩周左右達到高峰,如果沒有溶血跟貧血的癥狀,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在孩子出現母乳性黃疸期間,最好是停止母乳喂養三到四天,這樣黃疸會下降的比較迅速。等到膽紅素下降≥50%,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一般不會再升高。
如果有母乳性黃疸怎么辦?
母乳性黃疸是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
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喂養也應引起重視。母乳性黃疸的治療: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奶量以150ml 每天計算。暫停母乳期間,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后繼續母乳喂養。
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黃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雖然導致的后果比較嚴重,但是治愈新生兒黃疸還是有一套非常完備治療方案的。在發現新生兒有黃疸之后,要區分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是不需要治療,慢慢就會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就需要采取退黃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