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夏季養生要養心 別忘記也要補腎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這是廣為人知的養生道理。但是除了養心,夏季要不要補腎呢?四季養生發現很多人對此不甚瞭解或認為補腎是秋、冬季節的事情,夏季補腎只會越補越“火”。這是對補腎的一個天大誤解。

“其實,夏季養生在養‘心’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補腎。”廣州市中醫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中醫師饒家珍表示,夏天補腎應該講究辯“症”補腎,這樣才能補腎不傷身。

專家簡介

饒家珍,廣州市中醫醫院腎病內科(風濕病專科)主任,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廣州市中醫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中管局中醫重點專病“慢性腎功能衰竭”學科帶頭人,廣東省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委員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委員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委。近年來專注腎臟病及風濕病的研究,創立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西醫結合一體化治療項目,該項目達國內先進水準。治療繼發性腎病(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狼瘡性腎炎)療效顯著,創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一體化專案。

心腎失調將百病生

中醫學把腎氣分為腎陰與腎陽,腎陰上濟依賴腎陽的鼓動;而心氣分為心陰與心陽,心火的下降需要心陰的涼潤。腎陰在腎陽的作用下,化為腎氣以上升濟心,心火在心陰的涼潤作用下化為心氣以下行助腎。

“在正常情況下,‘心火’與‘腎水’之間的正常互動,是心腎兩髒本身陰陽動態平衡的重要條件。”饒家珍主任指出,如果心與腎之間的平衡失調,就會出現水不濟火,出現腎精與心神失調的精虧神逸的病理變化。患者可出現失眠、多夢、眩暈、耳嗚、健忘、咽幹口燥、腰膝酸軟、遺精帶下等症狀。”而中醫的補腎不但有養心之效,還涵蓋了人體的生殖、神經、骨骼等各個組織器官,調節人體功能,因此補腎還能使身體的其他症狀得到改善。

補腎應該講究量體裁衣

“現實生活中,人們存在很多補腎誤區,雖然虛會表現出與腎相關的機能減退,如腰腿發軟,貧血、性功能低下等,但並不能一概以腎虛而論。而且,疲勞及年齡是界定補腎的標準,若不需補腎的人吃了補腎藥物,反而易給臟器添加排毒的負擔。”饒家珍主任表示,在補腎前要先辨明腎虛的屬性,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不要一味地補陽氣,不對症下藥會適得其反。

一般說來,腎陰虛者大多臉發紅,補腎陰虛的藥物多是甘寒藥,如玉竹、枸杞子、西洋參等,陽虛者則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補腎陽虛藥物多是熱性藥,如附子、肉桂、鹿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