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中醫推薦三款獨特下火食療方

人們常常把眼睛紅腫、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現象稱之為上火。其實上火拼不是中醫或西醫的醫學術語,而是民間流傳的一個俗語。由於上火所包括的症狀較多,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無法用某一證候或病名將這些症狀全部概括。

從西醫角度講,眼睛腫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都屬於炎症反應,但病因和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如前三種腫痛多與細菌感染有關,故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有效;而口舌生瘡則可能與維生素B2缺乏有關,故應以補充維生素為主。

從中醫角度講,不同的上火症狀與不同臟腑的火熱之邪有關。如果目赤腫痛,同時伴有頭昏腦漲、口苦咽幹、面紅易怒,中醫辨證為肝火上炎,治療應以清瀉肝火為主,用龍膽草、夏枯草、梔子、麥冬等清肝火藥進行治療,目赤腫痛較重酌加蒲公英、大青葉等清熱瀉火藥。咽喉腫痛常與感冒有關,特別是與中醫辨證所講的風熱感冒關係密切,風熱之邪入侵人體,其性輕浮而炎上,故有咽喉紅腫疼痛的症狀,多為肺、胃火上炎所致,治療原則應以祛風瀉火為主,用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等,中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進行治療。牙齦腫痛常與胃火上炎有關,故以清瀉胃火為主,可選用石膏、知母、丹皮、生地等,方劑可選用清胃散、涼膈散等,中成藥可選用牛黃清胃丸等治療。口舌生瘡中醫辨證常與心火上炎有關,治療以清瀉心火為主,可選用生地黃、黃連、黃芩、梔子等,中成藥可選用牛黃清心丸等進行治療。小便短赤澀痛常與小腸火有關,以清瀉小腸火為主,可選用蓮子心、滑石、梔子、車前子等,中成藥可選用導赤丸等進行治療。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上火呢?這可能與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容易上火的人體質偏弱,容易受到外邪的入侵而表現出上火的症狀,也可能與其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如生活不規律,飲食偏食偏嗜(如過多地食用辣椒等熱性食物)都可能是經常上火的原因。

有些人上火吃一些瀉火藥並無明顯效果。這主要是盲目服藥,沒有正確地根據疾病的原因進行治療。從中醫角度講,除了上述所講的不同臟腑的“火”要用不同的中藥外,還與實火與虛火有關。實火所致的上火,要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選用不同的瀉火藥物,常常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是虛火所致的上火則要以補虛為主,再酌情加入瀉火藥方能取得好的療效。

當上火的人不清楚自己是實火還是虛火,不知道是屬於哪一臟腑有“火”的時候,最好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診治,切不可盲目“自我藥療”,以免延誤病情。

下火食療方

天氣乾燥時,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1、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口舌生瘡、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2、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300克,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3、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飲食量少、口幹、便秘、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腹部脹滿、口幹口苦、大便幹硬等。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