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為何初夏孩子多腹瀉?

初夏來臨之際,腹瀉患者陡然增多,尤其是小孩因拉肚子而到醫院就診的比例居高不下。

為何初夏多腹瀉

原因是多方面的。初夏時節,氣溫的趨勢是升高的,但氣溫也起伏不定,天氣變化無常。此時,人體內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與冬天和初春時節已有很大不同。冬天或初春時節,人體受到低溫的強烈刺激後,皮表的汗腺毛孔會閉鎖,以抵禦外寒並保存體內熱量,這就是中醫上說的“外寒內不寒”。到了初夏,隨著氣溫的大幅度的回升,人體的汗腺已經“開放”地迎接夏季。如果此時出現“五月寒”天氣,突然降臨的寒冷最容易侵入肌體,人體各系統、臟器的生理性協調一時適應不了,引起功能紊亂、失調、抵抗力降低,不僅傷風感冒應時而生,而且還會導致一些“舊病”復發或加重,其中也包括一些症狀為腹瀉的消化系統的疾病。另外,初夏空氣濕度較大,細菌容易生存和繁殖,這也是容易感染腹瀉的原因之一。所以有慢性腸胃病史的人,當氣候多變之初夏,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時增減衣服;在劇烈運動之後,一定要及時換洗內衣,防止受寒,危及腸道;兒童更要注意預防感冒,避免染上腹瀉。

為啥孩子初夏易腹瀉

這是由小兒的生理特點和飲食特點決定的。一方面,小兒胃的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另一方面,天氣稍熱時,雪糕、霜淇淋這些冷飲食品就成了小孩的鍾愛吃物,如果初夏過多地進食冷飲,稀釋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順利進入腸道從而引起腹瀉。另外,小孩(尤其是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從而導致小兒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從而增加了感染腹瀉的機率。初夏氣溫高,食物容易變質,而孩子鑒別食物是否變壞的能力較弱,這也是孩子容易出現中毒性腹瀉的原因。所以,初夏時節,家長要注意控制孩子的冷飲攝入量,要確保孩子吃上健康的食品,但也不能讓孩子過量飲食,包括母乳的過度攝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食前便後洗手,不吃變質的食物。

如何處置孩子腹瀉

腹瀉的發病有緩有急、有輕有重。輕症僅有食欲不振,大便次數增加及性狀改變,偶爾嘔吐,一般全身情況較好,少有脫水症狀。此時,除了第一時間避開敏感及不潔食品外,應暫時杜絕一切鹼性水果,如香蕉、梨子、西瓜等,增加一些糙性食物,如玉米、花生、大豆等,及時補充水分,加速血液迴圈,儘快排出有害物質,常常不用藥物,也很快可以自愈。

如果每日大便10次以上,常伴發熱、嘔吐,此時就一定要到醫院就診了,以免貽誤病情。這裡特別提醒廣大家長,孩子患上腹瀉後,勿過早使用止瀉藥物。這是因為,引起腹瀉的病因很多,濫用止瀉藥物,反而會掩蓋症狀,加重病情,如細菌感染,服用止瀉藥物後,細菌、毒素及其他代謝產物不能排出體外,吸收入血,從而出現全身感染中毒症狀,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