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寡人的健康糾結第73期:你登山的方式正確嗎?

專業地說,登山的方式分為兩種,阿爾卑斯式和喜馬拉雅式,前者指僅攜帶少量必需物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沖頂,後者指多人圍攻式的登山。業餘地說,登山方式就是指怎麼上山如何下山、走臺階還是走緩坡、疾行還是漫步等等諸如此類的。其實,大部分鄉親都是業餘登山人員,也就是在偶爾的放假期間偶爾去山上溜達溜達放放風,即使如此,登山方式不正確,也會使關節啊韌帶啊等受到損傷,嚴重的還會威脅到生命。到底怎樣的登山方式是不健康的不正確的呢,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糾結一下。

第七十三期

你登山的方式正確嗎?

本期話題:你登山的方式正確嗎?

本期出場人物:鈴鐺

寡人的健康糾結:

話說,秋天確實是個登山的好季節,不但可以登高望遠,開闊視野和胸懷,緩解秋悲,還可以摘個野果啦,抓個野鵝啦,充分享受秋季特有的樂趣。前幾天,寡人被偽裝成記者家屬,和鈴鐺免費去登山了。其實,這次登山有些打擊寡人,因為稀裡糊塗地把山給登了,但至今不曉得那是什麼山,倒不是說那山沒名子,而是寡人不認識中間那個字。所以,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寡人被鈴鐺“讚美”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時至今日,那種考試不及格的悲催感還時時刻刻縈繞在寡人腦海中,揮之不去。除了思想上受點刺激外,寡人還是很活蹦亂跳地回來了,因為登山方式基本正確,沒捅什麼婁子。

上山步行,下山坐纜車:

要說爬山有什麼不好的話,就是對膝關節的損害了。上山時還好,膝關節承受的僅僅是你自身的重量,這與平時沒什麼差別,但下山的時候就不同了。從物理學原理可知,下山時,膝關節不但要承受人體自身重量,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就是地球引力和山體坡度形成的人體下衝力。如此一來,膝關節的磨損就會大大增加。

如若鄉親們還很年輕,不在乎這些,那寡人也沒什麼說的,畢竟願意折騰的大有人在。可是,寡人實在是想提醒,如若您老年紀一大把了,還是要注意下的,因為老年人的膝關節本來就容易出問題。所以,上山可以步行,下山一定要乘坐纜車,這樣做還可以避免過度勞累。當然,前提是人家那山有纜車可坐。

走緩坡勝於走臺階:

老年人的精血容易不足、津液匱乏,特別是關節腔內的關節液缺失。缺失嚴重時,一活動,膝關節就會發出“叭叭”的響聲,這是膝關節老化的信號。在這種缺乏潤滑、關節老化的情況下,劇烈運動會很快造成關節的磨損,加重骨關節病的病情。所以,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最好不要走臺階而是走緩坡,這樣才能保護關節、肌腱和韌帶。

視自身情況定上山速度:

由於社會處處充滿了競爭,習慣成自然後,很多鄉親就會有一種非典型性好強症,無論幹啥都想占上風。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鄉親爬山的時候,完全不看風景,就是盲目地爬,不但追求爬到山頂,還追求第一個爬到山頂。其實,這樣劇烈的運動不見得適合你,說不定因為過於劇烈的運動造成損傷什麼的喃。因為爬山的耗氧量是在是太不容小覷了。

俗話說,10歲時喜歡小跑,20歲時能夠快跑,30歲後喜歡大步走,40歲時就好坐了,50、60歲好臥,80歲時,腦袋基本不怎麼好使了。如此看來,上了歲數後,就別那麼折騰了,做些適合自己年齡段的運動比盲目攀比要明智很多。

寡人糾結的結果:

這一期貌似針對上了年紀的人的成分多些。沒關係,各位少男少女們可以先預習一下,等來年歲數大的時候再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