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牛奶不能與這些食物一起吃

經常喝牛奶對健康好處多多,但食物總有互相抵觸發生反應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留點神,記住哪些食物不可一起食用,以免危害你的身體健康,下面介紹一下牛奶和哪些食物不可同時服用?

牛奶與巧克力不能同食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巧克力中則含有充足的熱能和草酸,若兩者同時食用,牛奶中的鈣和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而生成草酸鈣,草酸鈣在人體內不但不能被消化吸收,反而會引起兒童生長緩慢、腹瀉等不良影響,甚至使頭髮乾燥、無光澤,出現尿結石等症狀。

牛奶不宜與酸性飲料(水果)同飲

有些人喝牛奶後,很快又喝橘子汁、酸梅湯、果子露等飲料,以為這樣可供給較全面的營養成分,實際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些酸性飲料在胃中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會凝結成較大較硬而且消化吸收比較困難的凝塊,消化吸收比較困難,所以不能同吃,應在喝牛奶一小時以後再吃。

橘子、杏、酸石榴等含酸較多的水果。這些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果酸,與牛奶同吃後,牛奶中的蛋白質會與果酸很快結合形成較硬的凝快,消化吸收比較因難,所以應在喝牛奶一小時以後再吃。

牛奶與橘子不能同食

牛奶在胃中,在胃蛋白酶和胰酶的作用下分解,然後進入小腸才能被消化。如果牛奶與含果酸較高的橘子等水果同食,奶中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發生複雜的生化反應而凝固成塊,這樣會影響奶中蛋白質和橘子中維生素C等的消化吸收,而且還會出現腹脹、腹痛及腹瀉等不良反應,所以二者同食是得不償失的。

牛奶與雞蛋不宜同煮而食

有些人習慣把牛奶與雞蛋,或把牛奶與豆漿同煮後食用,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牛奶不能長時間煮沸,牛奶加熱到63攝氏度時乳清蛋白就開始凝固,若加熱到80攝氏度,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全部凝固,營養成分受到損失,煮沸的話,不但維生素B1、B2、維生素C會受到破壞,而且蛋白質凝固變性,礦物質中的鈣磷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牛奶與豆漿不宜同煮而食

有些人習慣把牛奶與豆漿同煮後食用,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牛奶不能長時間煮沸,牛奶加熱到63攝氏度時乳清蛋白就開始凝固,若加熱到80攝氏度,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全部凝固,營養成分受到損失,煮沸的話,不但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會受到破壞,,而且蛋白質凝固變性,礦物質中的鈣、磷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豆漿食用時要煮沸,並要煮沸後再煮幾分鐘,這是因為豆漿中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皂毒素,這種毒素只有加熱到90攝氏度以上才能被破壞,當豆漿加熱到80攝氏度左右時皂毒素受熱膨脹,會形成假沸產生泡沫上浮,如果喝這種半生不熟的豆漿,就會發生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不宜用牛奶服藥

有人喜歡用牛奶代替白開水服藥,其實,牛奶會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由於牛奶容易在藥物的表面形成一個覆蓋膜,使奶中的鈣、鎂等礦物質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非水溶性物質,從而影響藥效的釋放及吸收。因此,在服藥前後1小時也不要喝奶。

抗生素:牛奶中的無機金屬離子可與喹諾酮類(如諾氟沙星)、四環素類、土黴素、紅黴素類、甲硝唑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影響吸收,降低抗菌作用,使藥物療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鈣鋁製劑:牛奶中的蛋白質可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氫氧化鋁等鈣、鋁製劑形成凝塊,不僅影響吸收,還會加重胃腸的負擔。

鐵製劑:缺鐵性貧血是婦女、兒童的常見病。牛奶中的鈣離子可與鐵劑在十二指腸吸收部位發生競爭,降低療效,服用含鐵藥物時不能同時服用牛奶。

抗酸藥:枸櫞酸鉍鉀、胃必治、碳酸氫鈉等抗酸藥與牛奶同服可導致乳-堿綜合征。

強心藥:牛奶與洋地黃、地高辛類強心藥同服時,因為牛奶中所含的鈣能增加強洋地黃、地高辛的毒性,藥物容易產生蓄積性中毒反應,甚至發生意外。

降壓藥:嚴重高血壓病人的使用優降寧等降壓藥與牛奶或乳製品相遇,可能引起血壓驟升,重者會使血壓持續性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

左旋多巴:此藥在小腸吸收,在體內運轉時需要載體説明。牛奶蛋白質中含有的芳香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與左旋多巴競爭同一載體系統,從而影響其吸收。

抗抑鬱藥:牛奶不能與抗抑鬱藥物中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同時服用,因為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酪胺,當這種酶被抑制時,酪胺就會大量蓄積,引起血壓驟升,心律紊亂,嚴重者可導致腦出血甚至死亡。

可與牛奶發生相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還有福善美、依替膦酸、依替膦酸二鈉、轉移因數、鐵製劑、大量維生素C等。

總之,牛奶最好不要與藥物同時服用,千萬莫用牛奶來服藥,服藥與喝牛奶需間隔一個小時,以避免產生相互作用,影響藥物療效,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另外,成年人喝牛奶最好不要加糖,這是因為糖在人體內會分解形成酸,而酸容易與牛奶中的鈣質中和,影響鈣的吸收,所以最好不要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