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春節需謹防疾病“大假”光臨

節日是歡聚的時光,少不了饕餮盛宴,觥籌交錯;麻友們通宵達旦打牌,久坐憋尿成家常便飯。專家提醒,假期中“煙酒、食辛辣、久坐”短兵相接,易誘發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人們攝入較多的油膩、辛辣食物,會破壞飲食平衡,直接傷害身體健康;過量飲酒對尿道和前列腺造成持續性刺激,使得這些部位充血、腫脹,誘發尿路感染和慢性前列腺炎,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等尿路不適症狀。

假期可能誘發的疾病

1、慢性咽炎

專家分析說,慢性咽炎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一般病程冗長,頑固難愈。由於最近天氣比較乾燥,加上國慶長假聚會宴請增多,許多人生活沒有規律,有的走親訪友,馬不停蹄,身體過分透支,飲食不規律,導致肌體免疫力下降,致使咽部薄弱部位急性發作,誘發慢性咽炎的發生。

專家提醒:慢性咽炎最忌勞累,因此要保持規律生活,避免勞累過度和情緒波動。此外煙酒以及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也容易誘發慢性咽炎,要戒煙戒酒,忌食辛辣、油膩食品,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2、血糖波動大

專家分析說,這些人出現血糖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與過節期間飲食上沒有加強控制,運動量減少,自我監測放鬆,相關的藥物治療沒有跟上有關。一些患者沒有管好自己的嘴,還有的不加強運動,天天在家裡看電視、打牌,生活沒有規律。另外,由於這些患者都不注意監測血糖,藥物治療也不按時,致使血糖升高。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節假日的保健,特別是本身血糖控制就不好的患者更要加強防護,出現問題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發生意外。

3、尿路結石

長假以來趕路忙,很多人都是忙著旅遊趕路,串門訪友,加上近來天氣乾燥。日常生活中,“兩多三少”可有效地預防尿路結石。

“兩多”,即多喝白開水,多吃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一般情況下,一天喝2500毫升的水為宜。尿結石的病人不要多喝含糖豐富的汽水、可樂、咖啡這類可增加腎臟鈣質分泌的飲品。多吃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蘿蔔、捲心菜、蘋果、香蕉等。

“三少”,即少飲酒、少吃蛋白質食物,少吃含草酸的食物。酒屬於高熱量食物,喝酒後酒精容易迅速由消化系統吸收。如短時間大量飲酒,體內經代謝後成為酒精由腎臟排泄,使尿液酸性化,極易產生尿結石。蛋白質食物,尤其含嘌呤豐富的豬肝,海參、鵝肉、牛肉、魚卵和豌豆、扁豆等一定要少吃,這些食物可增加鈣和尿酸的分泌,從而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花生等攝入量高的話,健康人也會發生高草酸尿。

專家提醒:秋季結石發病主要是秋季喝水比夏天少,再加上雙節一起過,一旦飲食出現不當,疲勞,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發生尿路結石,嚴重時引發腎絞痛。

專家建議

1、飲食

(1)應葷素搭配,清淡少油。

節日飲食少不了大魚大肉以及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大部分人都會出現脂肪攝入過高的情況,造成胃腸道超負荷,易引起高血脂、胰腺疾病,以這樣的身體狀態進行節後工作無疑會造成不利影響。過年期間,特別是年夜飯,許多家庭會準備很多肥膩及高鹽食物,這些食物應淺嘗即止。建議葷素搭配以蔬菜為主;主食也應以穀類粗糧為主,可適當增加燕麥、玉米等成分,多喝粥和湯,這些湯湯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油炸食物應儘量少吃。

(2)三餐要規律

節日飲食應注意同一類的食物不要攝入過多。節日期間乾果、鮮果充足,各種食物的攝入大於平日飲食,建議三餐進食以不餓為主,不能過飽過多過於複雜,以致節後體重增加。此外,節日期間,正常三餐往往被打亂,晚餐的菜肴非常豐盛,由於睡眠推遲,早餐不吃,晚餐多吃,使得血脂、血糖、尿酸容易升高,不利於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的控制,所以節日期間老年人和本身就有疾病的人更應注意保持正常的飲食規律。

(3)多吃水果助消化

節日飲食除煎炒烹炸,就是甜食。煎炸食物難以消化,而甜食過多易造成虛濕積滯,引發腹瀉。調整節日期間失衡的消化功能,水果相當有效,橙汁和木瓜汁就能很好地調整消化機能,有去熱滯的作用。節日期間應多喝開水,這樣可以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食和酒對肝臟的危害,也可飲淡茶清除胃腸道的油膩。但是建議飯後1-2小時後再喝,因為吃飽後立即喝會加重胃腸負擔。

(4)切勿貪杯

春節是中國人舉家團圓的日子。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免不了要喝酒。每年春節長假,因喝酒入院急救的人也不在少數。專家提醒,走親訪友千萬別“拼酒”。喝酒時,要注意控制酒量,儘量不要空腹喝,酒後也不要駕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一旦身邊人出現醉酒的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急救辦法:若醉酒者能配合,應儘量催吐,減少乙醇吸收,並飲用葡萄糖水(白糖水也可替代),促進乙醇分解。保持合適的體位休息並保暖,最好是側臥位而不宜仰臥。以免一旦出現嘔吐造成醉酒者誤吸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危及生命。多喝水。輕度酒醉的人,經過急救,幾小時後就可恢復常態。如果已陷入昏迷,應及早送入醫院救治。

2、娛樂

春節期間,很多人或是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去旅遊;或是宅在家中,通宵打牌、打麻將、上網、看電視;又或者什麼都不做,天天在家睡大覺……長假期間過度疲勞或是過度放鬆,都容易令人體生物鐘“錯點”,導致節後疲勞、易生病,患上“假日病”。

3、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節日間氣溫多變,應避免著涼;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坐一小時就要起來活動一下,不要憋尿,多飲水,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長假結束前兩天,出門旅遊的市民最好提前回家。稍事休息調整,讓旅遊時的興奮情緒得以恢復正常。在家蝸居的,早睡早起,適當運動。也可以適當閉目養神,聆聽一些輕音樂或讀書看報以調整身心,撥正生物鐘,以積極、輕鬆的心情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