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基礎之津液學說

文章導讀

中醫有著津液之說,都來至於人體,但是在性質和功能上都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在人體體表,肌肉等中的液體為津,在人體骨骼腑髒之中的為液,津液作為人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體的內迴圈的運行是相當的重要的,也是值得我們的重視的。

在中醫中,中醫中的津液學說是中醫的基礎之一的,雖然都是來至於食物,性質功能不一樣的,但是都是人體的重要的一環的,也是中藥治病重要的依據的,因此來說,對於津液的把握,可以讓人們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

津和液異同:津與液皆來源於水穀精微,但二者在性狀、分佈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質地較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於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並能滲入血脈之內,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質地較濃稠,流動性較小,灌注於骨節、臟腑、腦、髓等,起濡養作用的,稱為液。

各種津液因性質、分佈和功能不同,又分為津和液兩類。將存在於氣血之中,散佈於皮膚、肌肉、孔竅並滲入血脈,清而稀薄,流動性較大,具有濕潤作用的稱為津;將灌注於關節、臟腑、腦髓、孔竅等組織,稠而濃濁,流動性較小,具有滋養作用的稱為液。津與液二者本質相同,均來源於飲食水穀,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轉化,故往往津液並稱。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過程很複雜,涉及多個臟腑的生理活動。如胃的受納,小腸的吸收,脾的轉輸,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腎的蒸騰氣化,三焦為通道等。津液主要有滋潤和濡養的功能,如潤澤淺表的皮毛、肌肉,滋潤深部的臟腑,充養骨髓和腦髓,潤滑眼、鼻、口等孔竅,滑利關節等。如果津液的輸布、排泄失常,就會滋生水飲,或釀生痰濁,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靈樞·決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洩,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這裡簡要地指出了津和液的概念及功能。而現代醫學對液體成分也分成了兩大類,即水溶性物質和脂溶性物質。通過探究,覺察津、液似分指這兩類物質。

其實在現在醫學中的水溶性物質和脂溶性物質是與中醫中的津液學說是遙遙呼應的,一旦津液生變的話,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變的,這樣的話,對身體是相當的不利的,這一點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保持津液健康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