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基礎之先天因素

文章導讀

中醫在研究和治療疾病的時候,是區分性對待的,先天因素是人體在出生時候就伴隨著人體的一些症狀表現的,可能延續到人們一生的一些身體因素的,瞭解人們的先天症狀對於預防和治療疾病有著極大的積極因素的,可以及早的撥亂反正,實現陰陽平衡。

從中醫角度來看,先天因素所可能給人體帶來的危害主要是兩個,那就是胎弱,還有胎毒,胎弱表現為父母精氣不足,導致胎兒體弱,陰陽虧空,氣血不盛,胎毒,我們可以從某種角度理解為傳染病和遺傳病便隨著父母遺傳給胎兒。

先天因素,是指人在出生以前已經潛伏著的可以致病的因素,包括西醫學中的遺傳性和先天性致病因素。先天致病因素的致病特點主要是影響小兒的生長和健康,導致某些遺傳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的發生。中醫學將先天因素一般分為胎弱和胎毒兩個方面。如清·陳複正《幼幼集成》說:“兒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

(一)胎弱

胎弱,又名胎怯,是指胎兒稟受父母的精氣不足,先天稟賦薄弱,以致日後發育障礙、畸形或不良。其形成的原因:一是與稟受于父母的精氣有關,如早婚早育、年邁得子、父母體衰,胎兒易患胎弱之疾;二是與母體的營養狀況相關。胎弱的主要病機是五臟氣血陰陽虧虛,臨床主要表現為五遲(即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五軟(即頭項軟、手軟、足軟、肉軟、口軟)和解顱。《幼幼集成·胎病論》說“故小兒有頭破顱解,神慢氣怯,項軟頭傾,手足痿軟,齒生不齊,發生不墨,行住坐立須人扶掖者,此胎稟不足故也。”

(二)胎毒

胎毒,狹義是指某些傳染病,在胎兒期由親代傳給子代。如梅毒可由其父母傳染而得。《幼幼集成》說:“蓋小兒患此(指梅毒)者,實由父母胎毒傳染而致也,然非尋常毒之可比。蓋青樓豔質,柳巷妖姬,每多患此。少年意興,誤墮其中,由泄精之後,毒氣由精道直透命門,以灌沖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而筋骨,凡沖脈所到之處,無不受毒。”廣義胎毒指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氣或誤用藥物、誤食不利於胎兒之物,導致遺毒於胎兒,出生後漸見某些疾病。如《諸病源候論·胎寒候》說:“小兒在胎時,其母將養,取冷過度,冷氣入胞,傷兒腸胃。故兒生之後,冷氣猶在腸胃之間。其狀,兒腸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脹,或時穀利,令兒顏色素葩,時啼者,是胎寒故也。”又如小兒出生之後,易患瘡癤、痘疹等,多與胎傳火毒有關。

中醫對患者的先天因素的重視是很高的,因為先天因素在早期就對人體造成危害,在胎兒生理機能還不健全的情況下,給人們的發育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會伴隨著人們的一生的,這些都是要努力的避免的,先天因素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