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

夏季多刮痧可防中暑 六類人不能刮痧

盛夏到來,氣溫不斷高升,很容易引發中暑,特別是在進行戶外作業的人,夏季要特別注意預防中暑。夏季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那麼一旦中暑,我們該如何緩解呢?中醫介紹,刮痧對於中暑的防治有著很好的功效,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中暑多刮痧有效

除病人中暑症狀外,可將右手中指彎曲,在病人胸部皮膚上劃一下,如有明顯的紫紅色隆起的劃痕,就說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幣或光滑的湯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專門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潔的後頸部兩側、脊柱兩側、兩肘、頭骨上下等處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順著刮,用力均勻,每次刮5~6遍或皮膚出現紫紅色刮痕為止。多數病人刮後就可以感到頭腦清醒。但如病情較重或刮痧無效,則應及早找醫生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刮痧手法有哪些?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裡、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雖然刮痧好處多,可這些人不能用: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2、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3、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4、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迴圈,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6、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