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鼻子出血可能瞬間奪命?

摘要:從下面幾個實例可以看出,這種鼻出血病人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出血上千毫升,且來勢兇猛,病情險惡,如果放鬆警惕,必然導致嚴重後果。


 

鼻子流血也可能送命?這是不是危言聳聽?!請先看幾個真實的事例:

王先生患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近10年,但仍多次復發。一天,突然有大量鮮血從口鼻湧出,總量超過2000毫升,當即休克。立即被送到醫院搶救。經檢查發現.血是來自鼻咽部動脈,通過外科手術處理,出血停止,未再發生出血。搶救中共輸血3800毫升。

53歲的薛女士因大量鼻出血發生休克,經搶救後轉來我院。大約過去一周左右時間,鼻腔又出血800毫升,鮮血噴出數尺之遠,血壓下降。經腦血管造影顯示,原來是左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有一個動脈瘤,立即轉神經外科手術,術後未再出血,無後遺症。

建築工人戴師傅數月前從5米高處跌下,頭部著地,一度昏迷,伴右側少量鼻衄。後來又發生大量鼻出血10餘次,總量達1000~2000毫升,因貧血嚴重,收住院檢查治療。經頸動脈造影證實,是右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作祟,經過手術治療,出血完全停止。

根源何在


這種“致命性”的鼻出血。是鼻出血中最為兇險的一種,其出血的根源都是由頸內動脈破裂所引起,但引起“破裂”的原因各有不同。一般來說,造成頸內動脈“破裂”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頭部外傷。多因車禍或從高處跌下,引起顱骨骨折,損傷了動脈壁而形成假性動脈瘤,瘤體逐漸長大,在一定誘因下如用力屏氣、感冒、發燒等,可發生出血。戴師傅就屬於這種情況。

②先天或後天因素。如腦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動脈壁薄弱,局部膨大形成動脈瘤。

③放射損傷。如反復多次接受顱底區的放射治療,損傷了動脈組織,造成頸內動脈管壁軟化、壞死,多見於晚期鼻咽癌多次放射治療的患者。

端倪初顯

前面已提及的頸內動脈壁軟化、壞死,或已形成動脈瘤,就好比是頭顱裡埋著一顆炸彈,隨時可能引爆致命。但這種鼻出血的發病前後,會出現一些先兆症狀,仿佛是點燃導火線發出的“哇嗤”聲,如果能“聞聲”尋源,在引爆前及時掐斷導火線,則一場性命攸關的大禍就可能避免。

反之,如果壓根兒沒想到該病的危險性。當端倪初顯時還稀裡糊塗、坐失良機,甚至錯誤地去進行活組織檢查的話,結果等於是促使“炸彈”提前爆發,以致措手不及,枉送性命。


那麼,在眾多的鼻出血病人中,有哪些線索可以揭示我們必須警惕這種致命性的鼻出血呢?

①病史。如前所述,發病前有頭部外傷史,或頭頸部大劑量接受放射治療史的鼻出血病人,要多加注意。

②伴發症狀。因為,在海綿竇內的動脈瘤與一些腦神經鄰近,所以,在鼻出血發作前後,常會出現患側偏頭痛、動眼神經麻痹等腦神經刺激或壓迫的症狀,對這些症狀決不能掉以輕心。

③出血特點。大部分為動脈性出血,故出血顏色鮮紅,而且來勢兇猛。出血量極大,往往從口鼻同時噴湧而出,且出血部位不易確定,用常規填塞方法難以止住,在短時期內病人即可發生休克。

若要對兇險鼻出血做進一步確診,就必須做頸動脈造影。它不僅有助於瞭解動脈瘤是否存在,還能顯示兩側大腦血管之間的交通聯繫是否良好,這一點對估計當動脈結紮止血後,是否會因腦缺血而產生嚴重併發症很重要。應該爭取在經鼻部填塞後出血暫止或緩解,到下一次大出血發生的這個短暫間歇內,儘快地做好此項檢查。診斷一旦明確,就可有的放矢地採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