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炒菜時不同調味品應分時放

文章導讀

很多主婦在炒菜的時候,毫無技巧可言,而且她們也不講究,只要把菜炒熟了,就行了。至於調味品嘛,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有的話就一股腦兒的所有的調味品一起放下去,完全不管菜的味道。其實,這樣炒菜不僅不利於健康,也不美味。

那麼,炒菜時到底應該怎麼放調味品呢?各種油鹽醬醋的放入時間都是不同的,千萬不要把所有的調味品都一起倒入鍋中,炒兩下就撈出來,不僅要講先後順序,而其烹飪不同的菜需要放入的調味品完全不同,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食糖:在烹調中添加食糖,可提高菜肴甜味,抑制酸味,緩和辣味。如果以糖著色,待油鍋熱後放糖炒至紫紅色時放入主料一起翻炒;如果只是以糖為調料,在炒菜過程中放入即可;而在烹調糖醋鯉魚、糖醋藕片等菜時,應先放糖,後放鹽。

料酒:料酒主要用於去除魚、肉類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氣。料酒應該是在整個燒菜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時加入,腥味物質能被乙醇溶解並一起揮發掉;而新鮮度較差的魚、肉,應在烹調前先用料酒浸一下,讓乙醇浸入到魚、肉纖維組織中去,以除去異味。

醋:醋不僅能祛膻、除腥、解膩、增香,軟化蔬菜纖維,還能避免高溫對原料中維生素的破壞。做菜放醋的最佳時間在“兩頭”,有些菜肴,如炒豆芽,原料入鍋後馬上加醋,既可保護原料中的維生素,同時又能軟化蔬菜中的纖維;而有些菜肴,如糖醋排骨、蔥爆羊肉,原料入鍋後加一次醋,其作用是祛膻、除腥,菜肴臨出鍋前再加一次,以解膩、增香、調味。

醬油:醬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並使其色澤更加亮麗,從而增進食欲。烹調時提倡後放醬油,這樣醬油中的氨基酸和營養成分能夠有效保留。

味精:味精能給植物性食物以鮮味,給肉食品以香味。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谷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有毒性。味精在70℃—90℃時使用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在菜起鍋之後放。

溫馨提示:以上已經詳細為大家介紹了有關炒菜時不同調味品應分時放的內容,希望大家在炒菜的時候一定要有所講究,如果大家不懂這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向有經驗的人討教,或是買書來學習,網路上學習,也不至於盲目的烹飪,既不美味又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