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4種調味品"調亂"藥效

調味品是增加"美味"的必要調劑, 同時本身含有各種營養, 但不恰當地使用調味品, 會使藥物在體內"作亂", 不但影響或降低藥效, 而且也可產生或增加毒副作用, 威脅健康。

食物中的油脂能降低某些抗菌的藥效, 如使四環素、強力黴素降低藥效分別達50%和20%;缺鐵性貧血病人在服用硫酸亞鐵時, 如大量食用油脂食物, 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從而減少鐵在胃腸道吸收;在服用降壓降脂藥期間要忌吃動物油、少吃植物油。

解決方法:在服用這類藥物時, 需錯開就餐時間, 以餐前或餐後0.5小時, 或在兩餐中間服藥。

醬一般是以大豆為原料製作的, 其中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 在服用四環素族抗菌藥物同時吃大量食用醬時, 醬中的金屬離子將與四環素族抗生素結合, 形成的結合物不易被胃腸道吸收, 降低其抗菌效果。

大醬或豆拌醬中含酪胺, 如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降壓藥優降寧、抗抑鬱藥悶可樂等)同服, 可引起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 不僅降低藥物療效, 還會加重病情。

解決方法:該類藥物不能與醬同時吃, 應錯開半小時以上。

多數中藥湯劑, 都有一股苦澀味道, 使人"苦口"難咽。 因此, 不少人就在湯劑中加糖服用。 其實, 中藥加糖以後, 將會改變藥性, 降低藥效。 砂糖(特別是紅糖), 富含鐵鈣等元素, 同服後會和中藥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

使其部分有效成分凝固、變性、沉澱, 從而影響藥效。

此外, 有些藥的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體分泌出消化液來促進消化功能。 如果嫌藥苦味而加糖後飲服, 這種作用就不復存在, 藥效也受到了影響。

解決方法:服藥後可用清水漱口, 減緩苦感。

味精

當受熱到120℃以上時, 味精會變成焦化谷氨酸鈉, 不僅沒有鮮味, 而且還有毒性。 長期大量攝入過多的味精, 會使人體的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 出現眩暈、頭痛、肌肉痙攣等不良反應。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 可與血液中的鋅結合從尿液排出, 故兒童吃多味精可消耗掉大量鋅, 導致胎兒缺鋅, 進而影響發育。

解決方法:避免在進餐的同時服藥, 特別是老年人、嬰幼兒、哺乳期婦女,

及高血壓、腎病患者, 平時也要少吃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