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心臟病的治療

治療方式

雖然年齡、性別、家族遺傳病史等危險因素難以改變,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餘危險因素,就能有效預防某些心臟病。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心臟病患者而言,至關重要。

1954年,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患了嚴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醫生懷特博士建議他改變某些生活方式,如減肥、戒煙,並堅持鍛煉等。雖然政務繁忙,艾森豪還是接受了醫生的建議並堅持不懈。不久後,居然恢復了全日制工作,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由此可見,科學的生活方式,不但會預防疾病,還可能減輕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完全有可能恢復到患病前的水準,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議大家注意事項可包括:

1.控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4.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5.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6.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7.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迴圈,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8.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藥物與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這是基礎,很多病用藥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介入治療,最常見的就是冠心病放支架先心病,也可以做介入治療。手術治療裡最常見的如先心病,過去都要開刀,現在很多先心病採取介入治療。另外就是比較嚴重的冠心病可能需要開刀做搭橋手術。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心臟病,比如晚期的有手術治療、心臟移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醫治療心臟病

中醫認為:“心主血,肺主力”是說心與肺是胸腔中相鄰的兩個器官,心在前肺在後,心臟負責推進血液的運動,肺主呼吸。這就引起了醫學界對呼吸與心臟關係的研究,心肺關係複雜交錯,有以下三點:

1.心臟消耗的氧氣全部來源於肺,肺出問題直接導致心臟病。中醫認為“心肺同源”這是心肺同治的理論源泉。心臟本身耗氧占整個人體的20%左右,若肺部出現病變,最先缺氧的就是心臟。如果長期輕度缺氧,會使心肌收縮增強,心率加快引發冠心病,嚴重缺氧時血壓、心率均下降,導致心肌壞死,心力主衰竭,甚至心臟驟停。

2.治療心臟,通過肺部“呼吸給藥”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早就有醫學家提出,肺部給藥是治療心臟病的最好途徑。血液經右心室壓出,都會進入肺動脈送至肺泡,然後通過肺部呼吸,在肺部壓力下進入心臟,如果此時通過呼吸使有效藥物成份由鼻腔進入肺部,就會經由透析作用溶進血液,10秒左右到達左心房,被心肌細胞吸引,快速治療心臟病,溶解冠狀動脈上的粥樣硬化斑塊。可以說,通過呼吸學進行肺部給藥治心臟,是快速消除症狀,根治心臟病的一條捷徑,像心臟病人身上常備救心盒,通過鼻子一聞達到救命的目的,就是典型呼吸給藥方式。

3.心臟病患者,通過肺動力帶動心動力,可達到救心,護心的目的,甚至能夠防止心梗意外猝死的發生。患者心臟病發作時,可能心臟與肺都已停止工作,這時可以通過啟動肺動力來恢復心動力,比如心肺復蘇術,邊按壓胸口,一邊進行人工呼吸,就通過恢復病人呼吸,通過肺部的舒張壓、收縮壓,以肺動力帶動心動力的典型治療方法,另外心臟病人常用的“救心盒”,就是在心梗發作時,通過鼻孔吸入藥物氣體,先啟動肺動力,促進已停止的血液進行流動,再給心臟運送含有氧氣的血液,啟動心臟。一般肺部持續有節奏的運動幾分鐘,就可以將心臟再次啟動,使心臟恢復工作,病人擺脫死亡危險。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