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芍和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赤芍與白芍淵源何處

中藥芍藥以其根入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和赤芍,以現代中藥藥理認識而論,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中藥材。 但植物學的角度來看,白芍與赤芍又同屬一科植物即 毛茛科,且幾乎是同種,可謂原系一家。今天已經將二者從藥理上分得一清二楚。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涼,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對腸風下血、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目赤腫痛、腹痛、脅痛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藥理分析,芍藥含有芍藥甙、安息香酸、揮發油、樹脂、糖類、澱粉等,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並有鎮痛、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白芍為毛莨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性涼,功效與赤芍基本相同,傳統上多用於陰虛發熱、自汗盜汗,主治頭暈、頭痛、胸脅疼痛、痢疾腹痛、闌尾炎腹痛、腓腸肌痙攣、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症。

白芍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藥甙。該成分具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痛、抗炎、抗潰瘍等多種作用;特別是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對肝巨噬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還證實炒白芍主養血,生白芍主平肝。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