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利水滲濕藥黃連用法和用藥忌宜

【藥 名】:黃連

【拼 音】:HUANGLIAN

【英文名】:Golden Thread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地連或雲南黃連的根莖。

【功 效】:瀉火,燥濕,解毒,殺蟲。

【主 治】: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煎水洗或浸汁點眼。

【用藥忌宜】: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慎服。④朱震亨:“腸胃有寒及傷寒下早,陰虛下血,及損脾而血不歸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經疏》:“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而兼煩熱躁渴,及產後不眠,血虛發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後泄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陰虛人天陰德泄,病名腎泄;真陰不足,內熱煩躁諸證,法鹹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藥物配伍】:①《本草經集注》:“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自鮮皮。畏款冬。勝烏頭。”②《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③《蜀本草》:“畏牛膝。”

【別 名】:王連、支連。 ①味連 又名:川連(《本草蒙筌》)、雞爪連、雞爪黃連、光連。② 雅連(《本草從新》)又名:峨嵋連、嘉定連、刺蓋連。 ③野黃連又名:鳳尾連。

【處方名】:黃連、川連、姜連、川黃連、薑黃連、姜川連、薑制黃連、萸連、萸黃連、炒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酒飲連、豬膽汁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薑汁炒川連、尾連等

處方中寫黃連、川連指生黃連。為原藥材去雜質洗淨曬乾,切片生用入藥者。

姜連又稱薑黃連、薑制黃連。為黃連片用薑汁灑拌均勻,待薑汁吸盡,晾乾入藥者。

萸連又稱萸黃連、吳萸黃連。為黃連片用吳茱萸水煎液浸泡,撈出晾乾入藥者。

酒連又稱酒黃連、酒飲連。為黃連片用黃酒噴灑拌勻,晾乾入藥者。

豬膽汁炒黃連為黃連片用豬膽汁淋灑拌勻,再用文火微炒入藥者。

鹽炒黃連為黃連片用鹽水噴灑拌勻,再用文火微炒入藥者。

黃連炭為黃連片用武火炒至外黑裡焦黃,存性,用清水滅盡火星,然後曬乾入藥者。

【炮製方法】:黃連:揀去雜質,洗淨泥秒,潤透,切片,陰乾。炒黃連:將黃連片以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薑黃連:用鮮生薑打汁,加適量之開水,均勻地噴入黃連片內,待吸收後,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每黃連片100斤用生薑12廳8兩) 萸黃連:先取吳茱萸加清水適量煎透,去渣,再將黃連片拌入湯內,至湯液吸盡,文火微炒,待略幹,取出晾乾。(每黃連片100斤用吳茱萸6斤4兩) 酒黃連:取黃連片用黃酒拌勻,稍悶,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每黃連片 100斤用黃酒 12斤8兩) 《雷公炮炙論》:“凡使黃連,以布拭上肉毛,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于柳木火中焙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