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利水滲濕藥黃連清熱瀉火解毒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黃連屬。葉基徨,堅紙質,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12cm。野生或栽培於海拔1000-1900m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連的乾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雲“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性味歸經

(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中醫應用

1、用於濕熱內蘊、腸胃濕熱、嘔吐、瀉痢等症。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證。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黃芩、葛根等以治瀉痢。

2、用於溫病高熱、口渴煩躁、血熱妄行、以及熱毒瘡瘍等。治溫病高熱、心火亢盛,配伍梔子、連翹等;對於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藥同用。此外,黃連還可用於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塗口,可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