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藥川芎治療頭痛的常用藥對

治療頭痛常用藥對或藥對

藥對,又稱對藥,是指臨床常用的、相對固定的兩味藥物的配伍組合 藥隊則指三味以上的固定組合。藥對或藥隊是歷代醫家臨床實踐的結晶,是中藥配伍研究的中藥內容。為此,本文將歷代頭痛方劑中,由川芎組成的藥對或藥隊進行歸納。

川芎-天麻此藥對就是一方劑,如治療偏正頭痛、頭風眩暈的大芎丸(《聖濟總錄》)。包含此藥對的方劑較多,舉例如下

溫腦散(《傳信適用方》) 川芎、天麻、川烏,治療頭風。

定風餅子(《袖珍》) 草烏頭、白芷、川芎、天麻、防風、細辛、甘草,治療頭風頭痛。

羌活丸(《博濟》) 羌活、川芎、天麻、旋覆花、青皮、天南星、槁本、牽牛子,治療久患偏邪頭痛。

天麻丸(《楊氏家藏方》) 天麻、川芎、防風、甘草,治療風氣壅盛,頭痛目澀。

香芎丸(《楊氏家藏方》) 川芎、天麻、細辛、蓽茇、甘草,治療風氣上攻,頭目昏痛。

藿香散(《脈因證治》) 藿香、川芎、天麻、蔓荊子、槐花、白芷,治療腦風頭痛。

八生散(《證治要訣類方》) 天雄、大川烏、白附子、南星、天麻、川芎、半夏、木香、全蠍,治療偏正頭風作痛。

川芎-菊花二者配伍,即是菊花散(《太平聖惠方》),治療風頭痛。

由此藥對組成的方劑還有香甲散(《聖濟總錄》) 甘菊、川芎、甘草、青皮、檀香,治療風熱頭目疼痛;

芎菊湯(《聖濟總錄》) 川芎、防風、麻黃、前胡、獨活、菊花、枳殼、甘草、細辛、石膏,治療首風、目運頭痛。

川芎-白芷二者配伍,即是芷芎散(《普濟方》)。

含此藥對的方劑還有金花一聖散(《魏氏家藏方》) 川烏頭、川芎、白芷,治療頭風;

如聖餅子(《內經拾遺》) 蒼術、川芎、白芷、草烏,治療頭痛、頭風因寒者;

芷桂川芎湯(《辨證錄》) 川芎、白芷、桂枝,治療頭痛如破,無一定處。

川芎-石膏石膏散(《聖濟總錄》) 石膏、川芎、旋覆花、白附子、細辛、甘草,治療風壅頭痛;

石膏散(《魏氏家藏方》) 石膏、赤芍藥、川芎,治療偏正頭風;

太白散(《普濟方》) 川芎、石膏、甘草,治療頭痛。

川芎-白芷-石膏此三者組成治療頭痛的藥對,名石膏散(《衛生寶鑒》) 用於治療陽明風熱頭痛。川芎、石膏、白芷、葛根,組成的方劑,亦名石膏散(《症因脈治》),治療外感頭痛。

茶調散(《醫學集成》) 川芎、白芷、荊芥、黃芩、石膏、薄荷、茶葉、生薑,治療內熱頭痛;

風熱散(《仙拈集》) 川芎、白芷、石膏、荊芥穗,治療因風熱而頭痛者。

川芎-細辛清氣香芎湯(《聖濟總錄》) 川芎、細辛、人參、半夏曲、甘草,治療頭痛。

芎辛丸(《普濟方》) 大川芎、細辛、甘草,治療傷寒非時頭痛;

芎辛散(《證治匯補》) 川芎、細辛、蒼術、甘草、乾薑,治療寒濕頭痛。

川芎-細辛-白芷三味共用,組成救破湯(《辨證錄》)。

清香散(《普濟方》) 川芎、槁本、防風、羌活、細辛、白芷、甘草,治療偏正頭風並牙痛;

清上至聖丸(《石室秘錄》) 川芎、細辛、白芷、柴胡、芍藥、夏枯草、甘草,治療風入太陽經頭痛;

清上蠲痛湯(《壽世保元》) 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羌活、獨活、防風、菊花、蔓荊子、蒼術、麥冬、黃芩、甘草,治療一切頭痛;

開關散(《外科百效》) 川芎、白芷、北細辛、薄荷葉,治療一邊頭痛如破。

川芎-香附二者共用,名芎附散(《丹溪心法》)。

點頭散(《是齋百一選方》) 川芎、香附子、茶,治療偏正頭痛;

香芎散(《中藏經》) 香附子、川芎、甘草、石膏,治療一切頭風。

川芎-附子二者共用,名附芎散(《普濟本事方》),治療氣虛頭痛、頭風。

奇效芎術湯(《醫鈔類編》) 川芎、附子、白術、桂心、甘草,治療寒濕頭痛;

細辛散(《普濟方》) 細辛、川芎、附子、麻黃。

綜上所述,川芎在頭痛的治療中佔有主導地位,不僅使用頻率為諸藥之冠,可以應用於各種類型的頭痛,而且川芎治療頭痛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配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