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這個是三聚氰胺致病最大幫兇

近日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受到廣泛矚目,並造成很多嬰幼兒腎臟結石,腎積水最終導致腎衰。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有必要從生物化學的角度闡明三聚氰胺到底是如何造成這些病理變化的。為此,我特地檢索了相關的資訊,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首先聲明,毒理學並非本人專業,我只是閱讀了pubmed 上已經發表的文章,並進行了翻譯和摘要:

1. 三聚氰胺的毒性事實上是非常低的,有研究顯示其急性半數致死量(LD50) > 1克每公斤體重。利用羊,兔以及老鼠作為實驗物件,沒有發現其有腎臟毒性。並且,有證據顯示三聚氰胺在哺乳動物體內並不能被肝臟進行生物轉化代謝。
2. 既然三聚氰胺沒有腎毒性,為什麼它能夠造成腎臟衰竭並最終導致兒童死亡呢?
3. 事實上三聚氰酸單獨攝入體內並不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是,如果三聚氰胺與三聚氰酸同是攝入體內,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三聚氰酸與三聚氰胺結構比較類似,並且二者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常常同時存在。因此,如果在奶粉生產過程中直接加入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實上也同時摻入了混在三聚氰胺當中的三聚氰酸。
4. 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同時存在時,二者能夠依靠分子結構上的氫氧基與氨基之間形成水合鍵,從而將二者連接起來。這種連接可以反復進行,最終形成一個網格結構。最為重要的是,這種結構是很難溶于水的,先請大家記住這點。
5. 當混在奶粉中的這種網格結構被攝入人體後,由於胃液的酸性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相互解離,從而破壞了這種複合物,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於是分別被吸收入血。
6. 由於人體無法轉化這兩種物質,最終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被血液運送到腎臟,準備隨尿液排除體外。然而,就在腎臟細胞中,兩種物質又一次相遇,於是又進行了相互作用,以網格結構重新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複合物,並沉積下來,形成結石,結果造成腎小管的物理阻塞,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除,使腎臟積水,最終導致腎臟衰竭。
7.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為什麼在血液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無法相互結合形成複合體,可能的解釋是只有在腎臟中由於濃縮作用,兩種物質才能達到形成不溶于水複合物的臨界濃度。還有一種解釋是尿酸在複合物的形成中可能發揮了起始種子的作用,如同在雨滴形成過程中灰塵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