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OA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傷及骨質增生為特點的常見疾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中醫屬於“痹證”範疇。由於老年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外受風寒濕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痹阻經絡,筋脈失養而成痹證。治療上單純應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之品,效果不佳,只能緩解症狀,不能根除,容易復發。本病應以補氣血、益肝腎、祛風濕、止痹痛才能標本兼治。方以黃芪、大棗補氣;桂枝溫經通脈;赤芍、雞血藤、地龍行血活血,舒筋活絡;秦艽、防己、木瓜祛風濕;牛膝、杜仲、桑寄生補肝腎。諸藥配合共奏補氣血、祛風濕、補肝腎之功。氣血足而風濕除,肝腎強而痛痹愈。故諸藥合用治療骨關節炎能收到良效。

臨床表現為關節酸痛(最常見髖關節、指關節、膝關節,亦可見於腰椎頸椎等部位),關節疼痛用力時明顯,休息後減輕,有時伴有靜止痛,有時伴有關節腫脹、壓痛、灼熱,或活動時有摩擦音,活動受限,X片檢查可見關節退行性病變。查類風濕因數陰性,白細胞、血沉正常。

治療方法

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基礎方治療,組成:黃芪50g,桂枝、赤芍、地龍、雞血藤、木瓜、防己、秦艽各20g,大棗1O枚,桑寄生、牛膝、杜仲各15g。加減:痛甚者加延胡索、沒藥各15g;偏寒邪者加細辛5g,川I烏頭15g(先煎);關節腫脹灼熱者去桂枝加金銀花、連翹各20g;有骨質增生明顯者加威靈仙20g;濕邪侵襲,苔白膩者加蒼術、萆薛、薏苡仁各15g;酸痛以腰背關節為主者加骨碎補、熟地黃、獨活、鎖陽各15g。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250m1分2次口服。忌生冷,注意保暖。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歲,2006年l2月4日初診。自訴於1年前因受涼左側膝關節劇烈疼痛,影響活動,口服芬必得後好轉,但關節仍有疼痛,此後每遇勞累著涼,關節疼痛便復發,口服止痛藥、鈣片,見好轉。3天前又復發前來就診。

診見:左側膝關節壓痛明顯,關節活動時有摩擦音,不可屈伸,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而緊。

X線片:左側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檢查類風濕因數陰性。

診為骨關節炎;證屬陽虛寒凝,經絡痹阻;治以補氣活血,散寒止痛,溫經通絡。方以黃芪50g,桂枝、赤芍、雞血藤、木瓜、防己、秦艽各20g,大棗10枚,桑寄生、牛膝、杜仲各15g,細辛5g,川I烏頭1 5g(先煎)。每日1劑,水煎取汁2S0ml,分2次口服。服藥5劑,病情好轉,疼痛明顯減輕。再服10劑病癒,隨訪1年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