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平肝息風藥天麻定風治眩暈

天麻是我國的名貴中藥材,屬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塊莖,又名赤箭、鬼督郵、定風草、神草等。天麻主產于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多系野生,亦有少量家庭栽培,以色黃白、半透明、質堅實、體重者為佳。

中醫認為,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熄風定驚、鎮靜安眠之功效,可用於眩暈、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小兒驚風抽筋、癲癇等症。本品最早載于漢朝《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上品,說其“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藥品化義》認為天麻“乃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據《本草新編》記載:“天麻能止眩暈,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餘皆不足盡信。天麻最能祛外來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因此,凡病人覺得津液衰少,口乾舌燥,咽幹作痛,大便閉塞,血虛頭痛及無風者,均不宜服用天麻。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天麻內含天麻素、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琥珀酸、天麻多糖等。其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天麻除配方外,尚有許多中成藥也離不開它。著名的有人參再造丸、大活絡丸、天麻丸、天麻酒、化風丹等。

天麻酒:天麻片、牛膝、附子、杜仲各60克。共研末。用布袋裝好,以酒浸7日。每次飲20毫升。治婦女風痹,手足不遂之症。

治中風不語、半身不遂:天麻9克,天南星9克,白僵蠶6克,全蠍6克,制半夏6克,皂角適量。先將前5味藥加水煎湯備用,再取皂角適量搗碎,研為末,取少許吹入鼻內,然後服備用湯藥。

治療偏、正頭痛:天麻5~10克。直接加適量水燉1小時,再加冰糖適量,1日分3次服。

治療慢性頭痛:天麻30克,大棗30克,枸杞30克,黨參30克,羊肉適量。加水共燉熟,食鹽調味,食肉喝湯。(葉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