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治療小兒哮喘的方法

文章導讀

現在有些小孩,小小年紀就有哮喘的毛病,最著急的莫過於父母。下面推薦幾種按摩方法。

按中醫辨證一般可分為寒喘、熱喘和虛喘三種。

1.寒喘 患兒咳喘,喉間痰鳴,痰色清稀多泡沫,面色蒼白,四肢欠溫,口不渴,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或浮清。

2.熱喘 患兒咳喘,氣粗息湧,痰鳴聲響,痰稠色黃,面紅身熱,胸脅脹滿,煩躁不安,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浮數或弦滑。

3.虛喘 動則氣促喘息,面青唇紫,頭汗涔涔,端坐喘息,四肢不溫,腰腿酸軟,神疲乏力,納食不香,大便澄青,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診斷和鑒別】

1.診斷 首先有哮喘症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胸部X線透視可見兩肺透亮度增強,橫隔降低,反復發作者其紋理增粗和出現肺氣腫。

2.鑒別診斷

(1)心源性哮喘:頻繁咳嗽,呼吸困難,咳出粉紅色血沫痰,兩肺底部有濕羅音,並且有心臟病的其他徵象。

(2)慢性支氣管炎:病程一般較長,氣急常逐步緩慢加重,有典型肺氣腫體征。支氣管解痙藥應用有明顯效果。

【治療】

1.治療原則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2.

3.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面對患兒先作頭部常例手法,推攢竹(開天門)30次,推坎宮(分頭部陰陽)30次,揉太陽30次。繼而分別按揉膻中、乳旁、乳根穴,每穴1~2分鐘。起寬胸宣肺之功效。再治療手部穴位,補脾經500次,運內八卦400次,掐四橫紋,每橫紋3~5次,揉板門500次,特別是揉板門結合搓、擦脅肋100次能降氣平喘。

在患兒背面,以中指定大椎,食、環兩指分別置於左右定喘穴(大椎旁0.5寸,屬經外奇穴),用三指揉,各100次,雙指揉肺俞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左右向擦肺俞穴,以熱為度,拿肩井3~5次結束治療。

(2)隨證加減:

寒喘者:加推上三關300次,按揉風池10~20次,擦脊柱及兩側膀胱經,均以熱為度。

熱喘者:加清肺經300次,清大腸200次,退下六腑300次,推脊300次,揉豐隆100次。

虛喘者:補肺經300次,補腎經500次,揉丹田3~5分鐘,按揉足三裡20次,雙指揉肺、脾、腎俞各1分鐘。

【注意事項】

1.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加體質,減少發作次數。

2.對反復發作者注射哮喘菌苗。

3.找出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避免接觸過敏原。

4.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

5.若經推拿治療無效者,應立即補液、吸氧、控制感染等綜合治療。

6.依據中醫冬病夏治的觀點,在伏天予以推拿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此外,家長們,一定要留心孩子的生活以及飲食上。在配合藥物,療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