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春季養生多吃馬齒莧 可降肝火

文章導讀

馬齒莧,一種廣泛分佈於我國各地的植物,它具有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潤腸消滯、去蟲、明目和抑制子宮出血等藥效。專家提醒:春季養生多吃馬齒莧,可降肝火。

馬齒莧——五行俱全的“長壽菜”

馬齒莧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不論南方北方,隨便找個花園或者田間地頭都能采到。它長得不高,也就是三十釐米左右,而且大部分是趴在地上的。葉子小而圓,莖是紅色圓圓的,肉質肥厚,夏天開黃色的小花,很好認。新鮮馬齒莧的口感脆嫩,吃起來像莧菜一樣滑滑的,略有些酸。

作為蔬菜來說,馬齒莧的味道不算特別好,但是它的保健價值卻相當高。

歷代的本草書中對馬齒莧是這麼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能得造化之青眼,把五行都占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

馬齒莧性寒涼,能夠清除心、肝、肺和大腸之熱。

馬齒莧可明目、降血脂、使白髮轉青。

馬齒莧入肝經,可以涼血、降肝火。有的人熬夜後眼睛會發紅,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吃點馬齒莧就可以好轉。有些年紀輕輕就長白頭髮的人,不要懷疑自己腎虛或是未老先衰,這種白髮是血熱,是由於你的肝火太盛,上沖頭頂引起的。

馬齒莧又有別名叫長壽菜,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保肝作用。前些年美國人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發現,在所有的植物中,馬齒莧的歐米茄3脂肪酸含量最高,可以與海魚相媲美。歐米茄3脂肪酸是對於人體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它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心血管疾病。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作用實際上就是促進肝臟的功能,使脂肪得到正常的分解代謝。

馬齒莧——腸道的清潔劑

馬齒莧最大的功效,是治療大腸經的疾病。它既能解毒,又能消炎,還能祛熱,對於腸道病屬於熱證的基本上可以通治。哪些腸道病屬於熱證呢?像痔瘡出血、細菌性痢疾、腸道息肉、實熱便秘這些都是。簡單地說,大部分的腸道病都屬於這個範疇,受寒引起的腹瀉和脾虛引起的長期大便稀溏除外。

馬齒莧對於急性的腸道病效果更是顯著,尤其是調理細菌性腸炎和細菌性痢疾(拉血泡的那種)的效果非常好。

馬齒莧的簡易食療方:

鍋中水燒開,把新鮮的馬齒莧入鍋焯兩分鐘,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拌一點蒜泥和香油當涼菜吃。然後把焯過的水加適量白糖喝下就可以了。要注意一點:只能放白糖,不要放紅糖。為什麼不用紅糖?因為紅糖是溫性的, 與治療的方向背道而馳。

不能食用馬齒莧的人群

一、腹部受寒引起腹瀉的人。

二、孕婦。馬齒莧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孕婦不宜食用馬齒莧,馬齒莧導致子宮收縮,造成流產。

三、如果你在吃中藥,藥方裡有鱉甲,要注意馬齒莧與鱉甲相克,不要同服。 

綜上所述,春季養生多吃馬齒莧,不僅可以降肝火,還能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潤腸消滯、去蟲、明目生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