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宿醉後再喝酒緩解頭疼?以酒解酒是神經被麻痹

帶著頭天喝酒餘留下的宿醉,第二天喝的酒反而能緩解頭疼,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以酒解酒”?其實這只是一種假像,新的酒精重新麻痹了神經,所以才減輕了宿醉產生的頭痛感。

對於一名邁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每年的迎新會與送別會都是必不可少的,連日續席的現象也並不少見。很多人會有過這種經歷,當情緒高漲時及其容易喝醉,但第二天又不得不帶著宿醉造成的頭痛奔赴下一場酒席。但不可思議的是,還未完全醒酒的人在第二天再次飲酒時,宿醉頭痛的情況會漸漸好轉,最終消失。這種現象被稱為“以酒解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日本Livedoor新聞網5月6日刊文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日本醫學專家須田隆興表示,“‘以酒解酒’這種事是沒有醫學依據的。之所以會產生宿醉現象,是因為酒精在分解時產生了乙醛,而乙醛則會通過攝取酒精不斷產生,從而抑制新陳代謝。”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以酒解酒”的現象呢?須田隆興認為,“恐怕只是新的醉酒感蓋過了宿醉的頭痛感吧。或者說是用新的酒精來重新麻痹神經,減輕了宿醉產生的頭痛感。在第二天的聚會開始前後可能會有稍稍緩和的感覺。不管怎麼說,先等宿醉帶來的頭痛感消失,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以酒解酒”這種事是不存在的。雖說身在職場就一定會遇到那種推脫不開的酒席,但為身體著想,還是多喝水,好好靜養,等熬過宿醉的頭痛感之後再行動吧。

補充閱讀:怎樣喝酒才能健康不傷身

飲酒要適量

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應忌酒。醫學研究表明,每週酒精的進食量男性為140克以下,女性為70克以下,超過這個數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險。140克酒精相當於50度白酒的三四兩。對於高度酒,每頓飲用量不要超過2兩;而對於低度酒,飲用量可以提高到4兩,但也不應過量。

若飲酒盡可能飲用低度酒

其實,度數越高的酒也意味著酒精含量越高,酒精攝入量越大對肝的損傷就越嚴重。同時,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也就越多。

喝酒時間最好選晚上

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有時間規律,中午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中午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謝排泄掉,比晚上容易醉,對身體的傷害也較大。

一、 酒前

1. 喝酒之前,吃飯只能吃7分飽,且不可大量飲水。

2. 喝酒之前半小時,喝瓶牛奶,最好是純奶或者含糖的,可預防酒醉性胃炎和脫水症。飲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進乙醇分解,又能保護胃黏膜。

3. 不要空腹飲酒,因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醉;最好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質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飲用牛奶。

二、酒中

1. 喝酒時切忌不能飲用冰水、檸檬水等刺激性的飲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不要喝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一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

2. 喝白酒不能一飲而盡,須分成幾口喝。喝啤酒,須待得啤酒沫落下以後再喝,否則輕則腹脹難受,重則當眾嘔吐。

3. 喝酒的間隙喝優酪乳——不用說了吧,酸+醇=水。

4. 由於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較大,喝酒時應該多吃綠葉蔬菜。還可以吃一些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5. 飲酒宜慢不宜快。

6. 食飲結合。飲酒時,吃什麼不易醉?以吃豬肝最好。因為豬肝可提高機體對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飲酒的人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的丟失,而豬肝又是維生素B最豐富的食物,故吃煮豬肝或炒豬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三、酒後

1. 酒後不可以喝醋、喝茶解酒,這是誤區,醋和茶都不能解酒。

2. 喝醉後最好不喝濃茶,但可以喝點淡茶。很多人酒後往往不吃飯,這樣危害更大,應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來一碗麵條就非常好。

3. 甜點加水果。飲酒後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狀態。俗話說“酒後吃甜柿子,酒味會消失”,這話不錯。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4. 在飲酒後,儘量飲用熱湯,尤其是用薑絲燉的魚湯,特別具有解酒效果。

5. 酒後如發生嘔吐不止,應立即找來礦泉水一瓶灌下,以免胃裡沒有東西而嘔出血來。

6. 嘔吐完後,不可立即進食,尤其是燒烤一類的食物。

7. 睡覺前請記住在床頭放置盛器一個,以免睡後驚醒欲嘔吐在還未到達洗手間之前已然噴將出來。

8. 翌日,若感胃酸,請服用胃舒寧,等胃酸緩解後再喝水。

9. 若感胃痛,可適時服用其他胃藥,切不可服用止疼藥,因為止疼藥對於胃疼療效甚微。

10. 早點可選用豆漿、牛奶一類的熱飲。若還需上班者,可選用脈動、紅牛等提神飲料,以保證不耽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