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吃粽子的來歷

文章導讀

每到過節,商場、超市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每年最熱鬧的節日當屬農曆五月初的端午節,中國的習俗不僅僅是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等。這些習俗一代代被傳承下來,漸漸的形成傳統習俗。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只知道享受節日的快樂,卻不知道節日的尤來。

對於端午節不僅僅要知道吃粽子,更要瞭解吃粽子的來歷是怎樣的?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節日的氛圍。下面就一起來分享吃粽子的來歷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以上就是關於吃粽子來歷的簡單介紹,相信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大家對於吃粽子的來歷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瞭解。在享受節日的同時千萬別忘記瞭解節日特有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