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導讀

我們都知道,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他們關係著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由於教師將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因此,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問題。也由於教師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因此,他們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不可否認,由於各方面壓力的影響下,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不樂觀。因此,我們應該要多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那麼,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呢?

1、過高期望:古人雲:“德高者可以為師”。這反映了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是很高的。人們通常認為,理想的教師是學識淵博、靈魂高潔、品行堪稱為典範的人。這種期望使教師往往以“清高”自居,過分注重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過分限制自己並關心各種細節,這都是軀體化、強迫症的直接誘因。

2、超負荷工作:教師工作具有一定的隱含性,有時他們必須在下班之後還要繼續工作,同時由於持續的入學高峰造成師資緊缺,以及升學壓力的存在,大部分教師都是超負荷工作的。這樣容易造成教師身心疲憊,脾氣比較壞。另外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相對較低的工資待遇極易導致教師心態失衡。

3、職業適應不良與倦怠:教師職業適應不良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職業觀念上的問題和職業行為上的問題。有的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不喜歡、缺少職業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而其所以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出於無奈,他們將教師這個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持有這樣職業觀念的教師在工作中缺乏積極的情緒體驗,從心理上患得患失。教師在教書生涯中面對的常常是同樣年齡的孩子,做著具有一定重複性的工作, “一枝粉筆、一本教參、一本教科書”統領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現象並不鮮見,這樣有些教師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而教師的職業倦怠往往會伴隨各種心理偏差,導致教師缺乏積極進取和負責精神,憑自身的經驗、感覺去處理複雜多變的教育現象。

溫馨提示:從上文我們知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有三大:過高的期望、超負荷的工作、職業適應不良與倦怠等。其實,教師應該在關心學生成長外,還應該要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