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道家養生中的華佗五禽戲

道教以養生而著名,道教中各種養生方法層出不窮,華佗五禽戲就是道教養生中常用的一種練習。

華佗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動作和神態為主要內容的組合動功。“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鑿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等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具體將“五禽戲”整理總結並作為一套功法推廣者,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醫家華佗,只是有關“華佗五禽戲”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惟存一些零星的史籍記載。目前所所能見到的較早載錄“五禽戲”具體練法的文獻,是南北朝時陶弘景所編撰的《養性延命錄》。後世醫家、養生家因師傳之變異,或根據“五禽戲”基本原理不斷 要,發展變化,創編了數以百計的路。雖然各法功作互異鍛練重重點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則大阿同小異。《養性延命錄》所載“五禽戲”的具體練法為: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3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問前挪移,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後退7步。#p#副標題#e#

鹿戲:按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面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2到3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3次,右腿2次。

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席,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席;略停,先以左肩側滾洛床面,當左肩一觸及床席立即複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席;略輯7 。鐵舅棉且謝婆喀:《瞞;麗手)‘榕同各7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度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度;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如單杠、門框、樹權等),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肢懸空,作引體向上7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7次。

華佗五禽戲通俗易學,我們可以定期的練習,但是要記住這種方法按原要求操練時宜盡力而為,以出汗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