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正確疏導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心理

老年人的身體是脆弱的,總難免會受到各類疾病的侵擾,而另一方面,老年人心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會產生很多問題,疾病的出現會讓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日趨惡化,那麼要如何對待身患疾病的老年人的心理呢?

老年人獨特的心理特點

情緒、性格變化,智力、記憶力減退等,表現為悲觀、苦惱、訴苦、以自我為中心、身體不適、依賴性強、易緊張、焦慮、缺乏信心、多疑、孤獨、敏感、性情古怪等一系列問題。

老年人的就診心態和心理疏導需要

就診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種疾病,就醫心切,加上環境陌生,需要相關檢查,因此情緒緊張、焦慮,心理負擔加重,這時護士應該主動接待,熱情指導,誠摯相助,力求使病人適應變化的環境,讓病人感到親切和溫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負擔和緊張情緒,使病人安心治療。

對於複診病人,尤其診斷未明確的病人,其內心焦慮,此時病人期望得到同情、關心、幫助和尊重,同時又希望儘早明確診斷和受到醫療保護,護士對此應儘量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給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時應善於開導,解除患者的顧慮。

對慢性病患者,除叮囑其堅持藥物治療外,要根據不同物件做好康復指導,並且用案例鼓勵病人,增強其對治癒的信心。患者年老體弱,就診時往往行動不便,護士應以兒女般的心情尊重、關懷老人,當老人走路不便時,應主動上前攙扶,如無陪護人員,應幫助陪送或指明路線,使病人感到溫暖如家。

心理疏導主要措施

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加強醫護心理學的學習,善於研究不同層次老年患者的心理情況,提高觀察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素質的能力,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以熱情、溫和、細心、耐心、認真周到的態度對待患者。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以熱情周到的心態,做到面帶微笑、積極主動、親切自然、精神飽滿、巧妙溝通,以愉快、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患者及家屬,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引導患者、服務患者,消除其陌生、緊張、恐懼等心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

心理調護:在疾病過程中心理因素具有兩面性作用,即具有致病性和防治性作用,其不良情緒與病程以及愈後密切相關,因此,心理調護始終都處於重要地位,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儘快得到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因此在治療期間,應向病人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如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轉歸,以及康復病人的經驗,樹立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老年人的疾病往往病程比較長,而且大多都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對於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疏導老年人心理,讓老年朋友用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