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食物為什麼最重要?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穀指的是糧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麵五種,這是養生最好的食物。高級醫師應該是食醫。

“藥補不如食補”,藥與食的區別,古代的藥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別濃密。

“是藥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藥用其偏性。食物和藥相比,用其平和之氣。

中藥的採摘時間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氣,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長的花,是金、水二氣,補肺和腎。它敗火,敗的是肺火和腎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

大撥種植的藥,不按節氣採摘,藥效就會有問題。

藥是用來賑災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貧,當有了病,即出現了陰陽偏盛的問題,藥臨時來幫一把。

#p#副標題#e#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體可以吸收的。身體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飯,健康是一個積精累氣的過程。氣、精要一點點攢起來,才可以補益身體。

記住:人體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奇經八脈都是藏元氣的地方。所有中藥書中都一句話,叫做沒有一個藥入奇經八脈,沒有一個藥可以補元氣。只有食物可以補益元氣。

春天,養生食物應該注重糧食,因為春天並不產生新的糧食,主要糧食是頭一年的種子,而種子都是講究生髮之機的。

夏天,古代在《周禮天官》第十章提到,應該吃羹劑。因為夏天陽氣全都伏若在外,五臟裡最為空虛,任何漬鹽的、味道比較重的東西,脾胃難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來吃,煮成羹來吃。

秋天,古代比較注重醬劑。醬都是發酵的東西,它可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東西。

冬天,注重飲劑。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經脈;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國古代的酒類似現在的醪糟,都是糧食發酵而成的,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