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立秋后寶寶如何養生

立秋常在每年農歷8月的7、8、9日落腳。在此之后,空氣的濕度逐漸降低,寶寶常會出現皮膚干燥、流鼻血等不適。針對這類情況,家長應及時給幼兒補充水分和維生素。處暑意味著夏天即將過去,一般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此時寶寶最易呼吸道感染、口舌干燥、大便干結,這些癥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燥”。

立秋標志著夏去秋來,陽氣一時難消,“秋老虎”余威仍在。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慢慢涼爽起來,逐漸干燥。我們應注意早晚溫差,及時增減衣物。飲食上應選擇滋陰、潤肺、清熱、安神一類的食材。秋季干燥,為了防止寶寶皮膚、口舌干燥和鼻出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警惕“秋老虎”

雖然天氣逐漸涼爽,但是仍有余熱。所以白天還是需要降暑,以防寶寶中暑。首先應確保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補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另外避免讓寶寶長久地待在空調房內,外出時注意備好水壺、遮陽傘等防暑物品。

小心腹瀉

立秋之后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家長應做好預防寶寶腹瀉的護理工作。首先應注意寶寶口腔和皮膚的清潔工作,勤換尿布。大便過后需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小屁屁,避免發生尿布疹。其次注意保暖,當寶寶身體發涼時,可以使用暖手袋取暖。另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環境整潔,遠離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在寶寶恢復時,要增加營養,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飲食既滋陰又潤燥

入秋后,白天天氣還很悶熱,寶寶容易疲倦、無力,所以飲食需要既滋陰又潤燥。我們可以適量添加一些與潤肺、除燥、生津功效的食材,比如蓮藕、紅棗、銀耳、山藥、荸薺、百合等。秋季需要補肺氣,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容易損傷肺。家長多給寶寶進食桔子、獼猴桃和番茄等增加胃酸的果蔬,減少食用西瓜、黃瓜等寒涼食材,以免傷害脾胃。

立秋推薦食譜

? 百合粥

食材: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百合泡軟后,與粳米一起加如清水熬煮成粥。加入冰糖,再略煮一會兒即可。每天早晚適量食用。

功效:補肺、除燥、安神。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

? 二豆湯

食材:紅豆、綠豆、薏苡仁各適量。

做法:將三種食材按照1︰1:1/2的比例熬成湯,溫熱時給寶寶喂食。

功效:潤燥、清熱。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食用。

立秋養生溫馨提示

1.若是寶寶唇部出現脫皮情況,先用溫熱的毛巾輕輕擦拭,再涂抹潤唇膏。

2.若是寶寶皮膚干燥,可以盆浴時滴幾滴潤膚油,洗完澡后及時擦干身體,然后涂上護膚乳液。

3.天氣剛轉涼時,不宜立即給寶寶添加過多衣服,容易出汗受涼,發生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