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春季小心你的皮膚遇上桃花劫

■“桃花癬”癬病有名無實

從“桃花癬”三個字,我們經常會望文生義,認為這種病是由於接觸了桃花而在皮膚上發作的一種疾病,其實“桃花癬”這個病名是有名無實的。第一,“桃花癬”與通常講的“癬”在發病機理上是有區別的。“癬”多數情況下是指皮膚表面的真菌性的皮膚感染,而“桃花癬”則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症性改變。第二,“桃花癬”雖然發作的季節是在桃花盛開的春季,但它並非僅僅由接觸桃花引起,這主要由個人的體質不同決定。有的人沒有接觸桃花,但接觸了其他花粉,甚至日曬、季節性溫度變化都會生出“桃花癬”。

■幹性與油性皮膚都難逃“桃花劫”

“桃花癬”的主要表現是大小不等的像硬幣一樣的淡色斑或紫紅色丘疹,表面乾燥,可以看到或用手摸到皮膚粗糙,色斑上有白色的鱗屑,有的人還會覺得皮膚發燙發癢。由於皮膚表面有脫皮脫屑的現象,所以許多人認為這是幹性皮膚的人缺水造成的,其實不然。“桃花癬”的發病主要是由於皮膚表皮細胞對紫外線、灰塵、溫度等的刺激的反應超出了正常的程度和範圍,也就是皮膚處於一種超應激狀態,對某些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的外來物質,如春風、花粉等物質的接觸也會當作有害物質來對待,機體為了自我保護,從而產生了瘙癢、紅斑、風團、水腫等過敏反應症狀。

從“桃花癬”的發病機理我們不難推斷,這是一種與過敏性體質的人聯繫最密切的一種皮膚病。因此,雖然它的外部表現是斑、疹、脫皮,但是它的內部病根卻是身體免疫應激系統行為的不正常,所以無論是幹性還是油性皮膚的人都會患上“桃花癬”。相對來說,幹性皮膚的人患病率要高一些,但是油性皮膚的人如果皮膚清潔得不徹底,毛孔被皮脂和汗液灰塵等堵上,表皮缺少了滋養,脫皮現象還會比干性皮膚的人更嚴重。

■擅自治療“桃花癬”往往有過無功

“桃花癬”症狀以脫皮最多見,而皮膚顏色的變化不是太明顯,一般人開始都會選擇自己塗抹些藥膏或去美容院做補水面膜來治療。我們在藥店裡經常能買到的治療皮膚病的OTC外用藥,絕大多數都含有激素,這些激素的名字一般會叫做“××松”。激素類的藥用到皮膚後,能夠迅速地緩解症狀,並且使皮膚變得光滑白淨,但是激素藥卻是治標不治本,用完後很快就會出現症狀反彈,反彈後的症狀會比原來更加嚴重和難治,有的人長期使用含激素的藥膏和化妝品,還會產生比“桃花癬”嚴重得多的激素依賴性皮炎。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桃花癬”就是皮膚缺水,因此會加大皮膚補水的力度。這種給皮膚補水的辦法雖然比應用激素性藥膏要安全得多,但是同樣是治標不治本,尤其要注意的是做補水面膜時千萬不要去角質,因為去角質會使表皮層變薄,與各種刺激的接觸更直接更充分,因此會使過敏現象加劇惡化。

■“桃花癬”需要綜合防治

“桃花癬”是身體內部和皮膚表面微妙而複雜變化的結果,因此防治“桃花癬”既要注重內調,又要輔助外治,才能控制復發,儘快痊癒。

戒除躁怒:臨床上見到長“桃花癬”的病人,多數是心事較多,或者脾氣急躁,這些不良情緒的變化,特別容易影響到身體內分泌的水準,從而使免疫功能也受到影響,從而罹患各種各樣的疾病。所以“若想身無病,心情要平靜”。

留病觀察:一旦長了“桃花癬”,我們更要保持冷靜,不能急於治療而亂塗亂抹。已經長出來的“桃花癬”即使好轉也需要有個過程,我們身體有一種自我調試的功能,免疫力和皮膚狀況相對較好的病人有自我恢復的可能,但如果經過一兩天的觀察,仍然沒有好轉或減輕的跡象時,我們就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如撲爾敏、息斯敏等,同時可外用5%硫磺軟膏、維生素B軟膏。需要注意的是,用藥宜少不宜多,用藥與觀察要同時進行,一旦發現不良反應就立刻停藥就醫。

留心食物:我們所吃的食物中有一類叫做“光敏性食物”,比如香菜、芹菜、油菜、芥菜、無花果、檸檬等。吃了這種食物之後,皮膚對日光的敏感性大大增強,因此,長了“桃花癬”的病人,要少吃或不吃光敏性食物,以免使過敏性的皮膚再次受到日光的刺激,而加重病情。

培養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是提高免疫能力的基礎。中醫認為,過敏性體質的形成原因同樣是身體的陰陽失調。這些陰陽失調是由於熬夜、不按時就餐、不良情緒等綜合造成的。但過敏性體質也是可以改變的,這就需要我們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科學養生,養成良好的起居、工作習慣,使自己的身體遠離過敏,遠離一切疾病。

借助藥茶:基於抗過敏西藥的副作用,我們可以沖泡一些祛風解表、清熱解毒、潤肺清肝的中藥,來輔助“桃花癬”的治療。比如生地、金銀花、菊花、防風、枇杷、桑葉、麥冬、沙參等。藥茶最好用開水沖泡,蓋蓋放置,待水質變深色、溫度變溫時即可服用。如果覺得味道不好的話,可以放些蜂蜜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