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穴位作用之足三里

身體有很多穴位,而不同的穴位,也有不同的作用;眾所周知正確的按摩穴位,對人體有很多保健功效,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足三里,也正是一個大穴位。

身體有很多穴位,而不同的穴位,也有不同的作用;眾所周知正確的按摩穴位,對人體有很多保健功效,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足三里,也正是一個大穴位;正確按摩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等作用,以下是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足三里

足三里因能治理(古:“里”通“理”)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其位在膝下三寸,故得名。(據日本?代田文志《針灸真髓》“三里治脾、胃、腎有效,故名三里。里通理,亦即三里”)該穴是胃經之合穴、土穴,土中之土穴,又是強壯要穴之一,是臨床的常用穴。

1、性能:

具有理胃腸,健脾胃,降氣逆,化積滯,補中氣,抗衰老,寧心神,利濕熱等作用,因此,凡脾、胃、肝、膽、大小腸等肚腹病都可取本穴治療,故有“肚腹三里留”之意。

2、主治

(1)胃病:

①脾胃虛寒:足三里| 中脘|× 神闕×——溫陽益脾,暖胃散寒止痛

②肝氣犯胃:足三里 中脘 內關 太沖——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③飲食不節:足三里 中脘 內庭 公孫 點刺四縫——消食導滯,和胃化濕(類似保和丸之效)

(2)腹瀉:

①脾胃虛寒:足三里| 中脘|× 神闕×——溫運脾陽

②飲食不節:足三里 天樞 陰陵泉——消食導滯

③濕熱郁滯:足三里 陰陵泉 曲池——清利濕熱

④氣虛下陷:足三里 百會 天樞——補中益氣

(3)呃逆:

①宿食積滯:足三里 膻中 公孫——降氣化滯

②肝氣郁結:足三里 太沖——舒肝解郁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