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緩解節后綜合征七藥膳 幫你快速恢復健康身體

春節長假,很多人都為自己的假期排滿了行程,整天都是海吃海喝的狀態,盡情享受美食的誘惑。經常熬夜玩樂,作息晝夜顛倒。這樣一來,長假完之后,整個人的狀態也進入一種疲倦乏力的狀態。緩解節后綜合征是不錯的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七大藥膳來緩解綜合征,一起來看看吧。

干瑤柱豆腐西洋菜羹

材料:豆腐2大塊、干瑤柱30克、蛋清2個、西洋菜400克、生姜3片。

烹制:豆腐稍滾沸,壓散;西洋菜洗凈切碎;蛋清加入少許清水拌勻;干瑤柱稍浸泡。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和姜、干瑤柱滾沸后,下豆腐、西洋菜,徐徐下蛋清拌勻,下適量鹽和麻油便可。為3-4人用。

天氣干燥,吃一些羹湯較為滋潤。此湯男女老少皆宜,有清熱降火之功。

粉葛眉豆煲生魚

材料:粉葛500克、眉豆100克、赤小豆50克、蜜棗3個、陳皮1/4個、生魚1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粉葛去皮、切塊;眉豆、赤小豆浸透;蜜棗去核;陳皮浸透;生魚宰后洗凈,煎至微黃。以上材料一起下瓦煲,加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兩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民間認為,粉葛有清熱潤燥、除煩靜心、生津止渴、去骨火的功效。此湯還加入清潤的蜜棗,尤為清潤鮮美,有清熱、潤燥、去骨火的作用,適宜節假日之后一家大小飲用。

鮮干苦瓜燉蠔豉

材料:苦瓜400克、苦瓜干30克、蠔豉50克、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別洗凈。苦瓜去瓤,切塊;苦瓜干浸泡,切段;蠔豉浸軟;豬瘦肉切塊。一起下燉盅,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調味飲用,此量為3-4人用。

熬夜、煙酒、嗜食煎炸辛辣,是人們過節期間容易出現的生活習慣,針對這種情況的湯水要清熱、清潤而“墜火”(即“下火”)。鮮干苦瓜燉蠔豉便是其中之一了。苦瓜雖苦,但苦味性涼,有清心開胃的效果。苦瓜干是廣東民間常用的蔬瓜干品,它與蠔豉一樣特別能“墜火”,且蠔豉還滋陰補益并鮮美惹味。合而為燉湯,清熱下火而不寒涼,清潤可口而又補益,男女老少皆宜。

去除疲勞篇

紅蓮子紅棗燉雪蛤

材料:紅棗(去核)10個、雪蛤40克、冰糖適量、紅蓮子40克、高麗參10克。

烹制:紅蓮子浸泡后去衣、去芯;紅棗稍浸泡,洗凈;高麗參隔水蒸軟,切片;雪蛤氽燙泡發好。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750毫升,加蓋隔水燉2小時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每周1-2次。

長假過后,由于體力過分透支,使得人往往返工后疲憊不堪,此湯尤其適合身體疲勞的人群。

黃豆煲魚骨

材料:黃豆80克、魚骨500克、姜3片、陳皮1/3個。

烹制:黃豆、陳皮洗凈浸泡,魚骨煎至微黃,用煲湯袋裝好,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黃豆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魚骨亦富含鈣質而又脂肪極少,合而為湯,能補鈣健骨,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假期活動較多、奔波勞累的人群。

小兒調理篇

白果芡實薏米煲牛草肚

材料:白果15個,芡實50克、薏米40克、牛草肚400克、生姜3片。

烹制:白果、芡實、薏米洗凈,浸泡;牛草肚由售者處理干凈,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凈(即汆水),切塊。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油便可。為3-4人用。

孩子在假期中活動多,吃的食物又比較雜,身體疲憊,胃口不好,需要好好調整。白果能斂肺潤肺;薏米能健脾利水;牛草肚能袪積滯、健脾胃。合而為湯,清潤可口,有健脾胃、祛積滯之功。

谷芽麥芽牛肚湯

材料:谷芽、麥芽各15克,牛肚1個、紅棗(去核)6個、生姜3片、淮山30克、陳皮1/4個

烹制:各藥材洗凈,稍浸泡;牛肚洗凈,稍滾5分鐘,撈起用刀刮去黑衣,洗凈切片。將所有食材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3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此湯具健胃益脾、消食化滯之功,十分適宜在不思飲食或消化不良時進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