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聰明看醫生的4個小訣竅

俗話說,醫院的門多。老病號找不著路也是常有的事情。看病的四個訣竅可以省去你很多煩惱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7歲的張女士十分生氣地向記者訴說了她在一家知名大醫院就診的經歷,多次的“折騰”讓她苦不堪言。她說自己的主要癥狀是煩躁、頭昏,於是先被叫到糖尿病專科,去了後醫生又讓看婦科,但是婦科醫生認為主要原因是更年期問題,可到了更年期專科門診,醫生又讓她去看神

經科,到了神經科一看,這裡還分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就這樣,她在醫院5層樓上下跑了大半天,先後見了5名醫生才搞定。最後醫生給開了張腦電圖的檢查單,改天還得來做檢查……

“生病了,我該去看哪一科?”這是聰明就醫的第一步。然而,記者在某醫院門診對30多位患者進行的隨機調查表明:大多數患者認為,走進醫院有時就像走進了“迷宮”,尤其是在那些分科較細、部門較多的大醫院,更是有種被“搞暈”的感覺。

所以在去醫院以前,我們應該做一點準備工作,學習一些看病的竅門,讓我們去醫院看病不再那麼痛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有備就診,提高效率

a.就診時一定要準備好以往曾經做過的檢查報告及病史資料。

最好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説明醫生快速瞭解您的病情,也可避免重複檢查。

b.就診前想好與醫生溝通過程中,需得到哪些與自己疾病有關的資訊。必要時可事先列一張問題清單,避免因匆忙而忘了該問什麼,引起重複就診。

c.假如您經濟條件不寬裕,不想支付太多的醫療開支,不妨直接告訴醫生,讓醫生開療效相近、價格低廉的或醫保可用的藥物。

2.分門別類找醫院

一般來說,三級醫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醫院)因運行成本等原因,其門診、手術和住院收費標準遠高於一、二級醫院。另外,按醫保試行辦法規定,醫院等級越低,統籌金的起付標準越低,統籌金中個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而一些常見病,如感冒發燒、高血壓、肺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病在一般的中小醫院都能治,而且治療方法大同小異。一些小手術也可以選擇在醫院設備和技術水準完全夠格的二級醫院進行。

大醫院就診,病人意見最大的是“四長一短”:掛號、候診、檢查、取藥排隊時間長,與醫生交流時間短,這個現象的根源是很多人都往大醫院擠。大醫院的特點是分科細、專家多,檢查手段齊全、高端,但是分科太細的弊病是不太全面。小醫院的醫生管得寬,什麼病都看,往往經驗更豐富,遇到複雜的疾病,需要轉科,他們比百姓知道得更多而且準確,有他們提供指導,患者會少走彎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3.先去分診臺問問再掛號

醫院的分診臺多是由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擔任。他們對醫院熟悉,瞭解科室和專家情況,會根據患者提供的資料做一個大致的分析,告訴患者應去哪個科室看病,正確的就診程式,還可能推薦合適的醫生。

4.信任醫生,拉近關係

醫生想把病人的病看好的心情與病人想看好自己的病的心情是一樣的,沒有醫生不願意給患者看好病。

醫生與患者有同樣的情感需要,同樣需要理解、鼓勵、信任和尊重。

醫生每天接待眾多病人,每天重複聆聽著相差無幾的話,你可以說一些大多數人不會說的話,比如旁敲側擊地進行一些讚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