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3歲前幼兒禮貌教育怎么教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來以禮儀聞名天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是哪一代的學者、教育家都認為,人要在童年時就知禮儀,并認為童年是一生中學習禮儀的最佳時間段,于是國人才有了“三歲看長”的說法。孩子在三歲前需要進行哪些禮儀教育?爸爸媽媽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關注生活中的禮儀細節

其實父母教導孩子學習禮儀,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難,只需要關注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孩子就自然而然養成了懂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禮儀的榜樣。比如,父母孝敬家里的爺爺奶奶,主動關心老人,對老人有禮貌,孩子看在眼里,學在心里,無形之中孩子就會了。

2.微笑也是一種禮貌

父母不必過于在怎么教育孩子學會禮貌上進行太多的糾結,只需告訴孩子有文明,懂禮貌就行了。與人交往,微笑也是一種禮貌。每天帶著笑容出門,讓所有看到你的人都覺得充滿了陽光,心情愉快就是最大的禮貌。

父母只需平時多逗寶寶笑一笑,包括在陌生人面前也露出甜美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見面禮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學會了說話之后,就要告訴孩子在微笑的同時主動和人打招呼,打招呼看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舉動,有時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友誼,因為大家都喜歡有禮貌的人。

3.要說文明話


說到要說文明話就要從孩子的語言環境說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樣也是給孩子樹立壞榜樣的老師之一。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可有粗話或不文明語言,而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并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用語。比如得到了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需要別人的幫助要說請,主動和老人小朋友打招呼,養成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習慣,孩子長大后不想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都難。

4.別人講話認真聽,不打斷他人發言


現在有些孩子禮貌雖好,卻沒有一個好的傾聽習慣,當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是不認真聽,或是愛打斷別人說話,這也是很沒禮貌的事,影響很不好。父母從小就要告訴孩子,當別人說話的時候就要認真聽,聽明白是怎么回事,等說話的人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隨意打斷別人說話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孩子從小養成了認真聽的習慣,就不會隨便打斷他人的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