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藥物排毒 因“毒”而易

近年來,冠以“排毒養顏”之名的保健品異常走俏,不少人爭相購買。“排毒”保健品真的這麼神奇嗎?

其實,每個正常人的體內都有清除各種毒物的本領,如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臟,可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分解。人體排泄、出汗、呼吸、咳嗽、嘔吐等也可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中醫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之名言,人體正氣旺盛,抵抗力強,就會抵禦各種“毒”的侵襲,自然而然將“毒”排出體外。

值得提及的是,要想“排毒”,應看“毒”在何處。比如剛剛誤吃了某一毒物,就需用催吐或洗胃的方法來“排毒”;得了外感熱病,應採用發汗解表來清熱祛毒;腎臟有病,甚至發生了尿毒癥,可通過透析以清除體內廢物毒素;若是患感染性疾病,“毒”入侵到血液裡發生毒血症或敗血症,需用抗生素類藥物。可見“排毒”途徑不只是通大便,該如何“排毒”,須聽從醫生指導,因病採用不同方法。

有的“排毒”類保健品主要成分大多是以含大黃為主的通便藥物,對經常便秘,胃腸有積滯,屬熱屬實症者,瀉下通便可起到“排毒”的作用。但個體差異使不同的人對通便藥的耐受性不同,有的人吃10克大黃不見得會拉肚子,而有的人吃3克就瀉得很厲害,還會出現腹痛、噁心、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大黃只能短期服用,否則會傷害胃腸道,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等後果。

從中醫角度來說,氣血虛的女性面色萎黃,皮膚乾燥無華,頭暈乏力,氣虛懶言,動輒心慌氣短,需補氣血而不能瀉下,否則虛者更虛,何來養顏美容?所以說瀉可“排毒”,補也可“排毒”。

中老年人“排毒”更應分清虛實寒熱的體質類型,該補該瀉應視體質狀況,不可人云亦云,步入“排毒”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