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五谷素”養生 健康伴一生

更多推薦:最易學的OL抗衰養生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生活的深入認識,以前,肉食被視為有錢人的奢侈,多吃肉才能達到營養滋補的目的,但現已證實:多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才是健康的飲食, 美食達人王依依提出“五谷素”的健康飲食概念。
王依依,畢業于西南交大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但對“美食”卻有非常有趣精辟的見解,信手拈來幾條以饗眾食客。
“要想對美食沒興趣,只有消化系統出現故障”
“美食家對于美食,就想對戀人一樣依依不舍,如果你不好美食,那說明你是不熱愛生活,沒有了食之美味,哪有人生的樂趣,如果你對美食無動于衷,那說明你已經對生活沒有了激情。”
“如果要生消化系統生病才能對美食沒興趣,那我寧愿肥胖!”
“打針吃藥,再美味的東西,吃著都是一個味--‘藥味’”。
“造化弄人”,和依依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的男朋友瘦的跟麻桿一樣,對零食沒興趣。
說“對食物沒要求,吃飯只是為了果腹。不臭不爛不發霉能飽肚子就行。平時從沒想過想吃什么東西。
依依反駁 “從小就觀察到一肚子壞水的人,大多數對吃什么不感興趣,不喜歡食物的人心腸都很壞哎。”
依依喜歡一個人坐在書房。背后是滿墻的書,開著電腦,聽自己喜歡的劉若英的音樂,看書架上的書,覺得精彩的部分就把它摘錄下來,寫到自己的8000e美食博客里。還喜歡看書的時候泡壺茶,寧夏的枸杞茶。
當然最喜歡吃的“好時”巧克力就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面對體態日益豐腴的女友,男朋友建議“要想減弱對食物的興趣,可以考慮找另一個更有興趣的事物吧!”

?

更多推薦:不花錢的中醫神奇抗衰法

依依最近對《黃帝內經》起了興趣,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黃帝內經》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即“五谷”是飲食與養生的根本,中醫有五谷養五臟的說法。
《墨子?辭過篇》中記載“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管子?禁藏》:“果蓏素食當十石”
《黃帝內經》提出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
素:蔬菜、瓜果類食物,跟“ 葷 ” 相對,有素食、素菜、素油。
五谷:糧食作物的統稱。“五谷”之說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釋卻有不同,一說是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
《黃帝內經》中所認為五谷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騰文公》中稱五谷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谷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谷雜糧,是指稻谷、麥子、高梁、大豆、玉米,而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谷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五果為助”
蔬菜瓜果為每天的輔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素食,不僅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飲食需要,同時還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營養、增強體質、保護腦細胞、防治疾病,特別是對于高血壓、老年癡呆癥患者。
“五谷為養”
五谷雜糧,它們負責產生人體需要的大多數能量,主食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供給人體熱能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中 ,碳水化合物是最好最快的熱能源,大腦所需能量只有葡萄糖 ,而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物質 ,很快就能轉化成葡萄糖。

?

更多推薦:冬季最佳養顏瘦身食譜

健康
營養學家已經證實,長期食用或每天至少吃五種新鮮蔬菜水果的人,他的體內酸堿汁偏弱堿性,這比那些平時只愛吃大魚大肉、體內酸堿值偏弱酸性的人來說,小腸的微絨毛表面積較大、蠕動規律更正常。
減肥
五谷雜糧、蔬菜瓜果等“五谷素”和同等重量的動物食物相比,熱量相對較低,富含纖維的食物,確實也有些減肥功效,以此來保持標準的體型。不過同是8000e中國博客的重慶減肥專家白求恩醫科大學針灸學博士謝偉業老師告訴依依,“五谷雜糧、蔬菜瓜果等‘五谷素’,如果吃法不當也同樣產生高熱量,如炸腐皮卷、炸春卷,或是吃素菜時油糖過多,依然不能達到減肥效果。”。
長壽
國際衛生組織和國際老人協會曾對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做出調查統計,結果發現,長壽老人中50%的人常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等“五谷素”。